0%

春日江津游望

2025年07月05日

旅客摇边思,春江弄晚晴。烟销垂柳弱,雾卷落花轻。
飞棹乘空下,回流向日平。鸟啼移几处,蝶舞乱相迎。
忽叹人皆浊,堤防水至清。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审言

译文

春日江津游望
春日漫步江边眺望
旅客摇边思
游子漂泊思绪万千
春江弄晚晴
春江戏弄着暮色晴空
烟销垂柳弱
薄雾消散垂柳更显柔美
雾卷落花轻
微风卷起花瓣轻盈飘落
飞棹乘空下
船桨划破长空顺流而下
回流向日平
逆流而上迎着落日平稳前行
鸟啼移几处
鸟儿啼鸣声此起彼伏
蝶舞乱相迎
蝴蝶纷飞似在热情相迎
忽叹人皆浊
忽然感叹世人皆浑浊
堤防水至清
唯有堤防之水清澈见底
谷王常不让
江海之王从不谦让
深可戒中盈
深水警示着满溢的危险

词语注释

江津:江边渡口
棹(zhào):船桨
谷王:指江海,古人认为江海容纳百川,故称谷王
中盈:内部满溢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拾萃

暮春时节的涪江畔,诗人独立津渡极目远眺,但见水雾氤氲中舟楫往来,柳絮与落英共舞。此景此情,当为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杜审言流寓蜀地时所作。彼时诗人历经神龙政变遭贬,在巴山蜀水间寻得片刻安宁,却终难释怀庙堂之忧思。

历史经纬

  • 地理印记:江津古称几江,乃长江要冲。唐代属剑南道渝州,杜甫《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曾咏"山带乌蛮阔,江连白帝深",可见其水势之胜。
  • 时代投影:诗中"人皆浊""水至清"之叹,暗合武周至中宗朝局动荡。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逼武则天退位,未几韦后乱政,恰应"谷王常不让"之喻。
  • 诗艺传承:颔联"烟销垂柳弱,雾卷落花轻"承袭六朝山水诗笔法,而尾联警句则显露初唐宫廷诗向盛唐风骨过渡之迹。

审美意趣

诗人以工笔绘就水墨长卷:飞棹破空似吴道子线描,蝶舞莺啼若展子虔设色。尤妙在"堤防水至清"句,既实写蜀江"沙明水净"(《益州记》载),又暗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典故,将羁旅之思升华为哲人之悟。

按《全唐诗》卷六十二录此诗,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称其"得江山之助"。细味"戒中盈"三字,恰是初唐诗人历经离乱后特有的清醒,为盛唐之音奏响先声。

赏析

诗人以"旅客摇边思"开篇,将羁旅愁思与春江晚景巧妙融合。一个"摇"字精妙绝伦,既写舟船摇曳之态,又暗喻心绪波动,与杜甫"细草微风岸"的笔法异曲同工。春江晚晴本应明媚,却因"边思"而蒙上淡淡忧郁,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正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颔联"烟销垂柳弱,雾卷落花轻"展现细腻的观察力。垂柳本柔弱,经烟霭销散更显纤弱;落花本轻盈,遇雾卷风旋愈显飘零。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推重此类"玲珑透彻"的意象组合,认为能"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选取的意象皆具短暂易逝的特质,暗合人生无常的哲思。

颈联"飞棹乘空下,回流向日平"突然转为动态描写。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联:"下字奇险,却自然工稳。"飞舟似从天降,逆流却与落日齐平,这种超现实的视觉体验,实则是诗人内心激荡的外化。鸟啼蝶舞的喧闹场景,更反衬出"忽叹人皆浊"的孤高感慨,正如《文心雕龙》所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尾联"堤防水至清""深可戒中盈"化用《老子》"水至清则无鱼"的典故,却又翻出新意。明代胡应麟《诗薮》指出:"咏物诗贵在寄托,此篇托物言志,得风人之旨。"诗人以江水的至清自喻高洁品格,又以"谷王不让"的典故警示中庸之道,使全篇从写景升华到人生哲理的层面。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情感的层层递进。从初始的羁旅闲愁,到中段的物我交融,最终升华为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清代学者纪昀评点此诗时特别赞赏其"情景相生,渐入佳境"的结构艺术。诗人将春日江景的瞬息万变与生命感悟完美结合,创造出"即景会心"的审美境界,这正是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所推崇的"神韵天然,不可凑泊"的至高诗境。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五言工于发端,'摇边思'三字已摄游望之神。中联'烟销''雾卷'句,状物入微,得王孟山水清音。"其"垂柳弱""落花轻"之对,颇有晚唐风致,而气骨犹存盛唐。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点颈联:"'飞棹乘空下'句,着一'空'字而江天寥廓之景毕现;'回流向日平'五字,写尽春水初涨、日光返照之态。"更称末四句"忽转清浊之辨,如画龙点睛,使全篇具见风骨"。

词学大家龙榆生《唐宋诗举要》特别推崇其声律:"'晴''轻''平''迎''清''盈'诸韵,如珠走盘,复似春水潺湲,与江行所见之景天然吻合。"又云:"结句戒盈守虚之意,正是唐人高处,不独写景为工。"

当代诗人余光中曾以现代诗学视角解读:"'蝶舞乱相迎'五字,将静态的唐诗突然拍成动态的电影镜头。而'堤防水至清'的哲学顿悟,实为盛唐山水诗向中唐理性诗过渡的微妙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