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妾薄命

2025年07月05日

草绿长门闭,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泣下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审言

译文

草绿长门闭
宫门紧闭,阶前草色青青
苔青永巷幽
长巷幽深,石上苔痕斑驳
宠移新爱夺
君恩已转,新人夺去旧宠
泣下故情留
泪落如珠,往日情意空留心间
啼鸟惊残梦
枝头鸟啼惊破残梦
飞花搅独愁
落花纷飞撩动孤愁
自怜春色罢
自伤春光已逝
团扇复迎秋
手中团扇又将迎来秋凉

词语注释

长门:汉宫名,借指冷宫
永巷:深宫长巷,宫女居所
团扇:圆形丝扇,典出班婕妤《团扇诗》,象征失宠

创作背景

暮春的宫墙内,萋萋芳草漫过长门铜锁,斑驳苔痕爬上永巷石阶。班婕妤独坐深殿,指尖划过《怨歌行》未干的墨迹,窗外忽然传来未央宫新谱的《凤求凰》。这位曾以《自悼赋》惊艳西汉文坛的才女,此刻正见证着汉成帝銮驾转向飞燕合德的新妆台。

金铺屈戌的吱呀声里,隐约可闻永巷尽头宫婢的窃语:"听说班娘娘的团扇诗......"话音被穿帘的柳絮打断。她望着铜镜中渐染霜华的鬓角,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端午,成帝命人将她最爱的绿绮琴收入库房时,琴弦断裂的清响。阶前海棠不知何时已零落成泥,唯有杜宇声声,将《妾薄命》的韵律啼碎在雨打梨花的黄昏。

玉阶生露的夜半,她总听见建章宫方向飘来的羯鼓声。那支曾为她描眉的御笔,如今正在赵合德的云鬓边写下"轻裙丽锦"的新词。秋风乍起时,掖庭令送来新裁的纨素,她却把当年盛放《长信宫赋》的鎏金匣,默默锁进了积满尘灰的兰台书架。

赏析

这首诗以深婉的笔触勾勒出失宠宫女的幽怨,意象的选取与情感的表达浑然一体,堪称宫怨诗中的上乘之作。

意象的层叠与象征
"草绿长门闭,苔青永巷幽"二句,化用汉代陈皇后失宠典故,通过"闭门""青苔"的意象叠加,构建出封闭寂寥的物理空间。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长门永巷本为实指,而草色苔痕的侵染,使空间转化为心理的囚牢"。飞花与啼鸟的倏忽动态("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恰与女子凝固的愁绪形成张力,南宋《诗人玉屑》评此联"以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情感表达的曲折性
诗中情感脉络呈现递进式展开:从"宠移"的客观叙述,到"泣下"的情绪外显;从"惊残梦"的瞬间悸动,到"自怜"的持久伤痛。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五言转七言,如泪珠断线,层层跌落"。尤其"团扇复迎秋"之句,暗用班婕妤《团扇诗》典故,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历史轮回的隐喻,近代学者闻一多称此结句"秋扇见捐的意象,使刹那的哀伤获得了永恒的重量"。

时空交织的抒情艺术
全诗暗含精妙的时间结构:春草、飞花指向暮春,团扇、迎秋暗示夏秋之交,这种季节的跳跃被明代《唐诗解》解读为:"以时序之更迭,写恩情之中断"。而"长门"与"永巷"的空间并置,则构成宫苑幽闭的象征系统,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唐诗宫怨,善以具体之禁闭空间,状抽象之精神困局"。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诗云:
"五言至此,无复笔墨痕。'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十字,如轻绡笼碧烟,自具夭矫空灵之致。末句团扇迎秋,尤见汉魏遗响。"

**沈德潜《唐诗别裁》**曰:
"写弃妇情态,不着一怨字而怨自深。'草绿''苔青'二句,以冷景衬哀情,得《诗经·邶风》'绿衣黄里'之遗韵。结句暗用班婕妤《团扇诗》典,弥见其哀。"

**陆时雍《诗镜总论》**叹其:
"如素琴泛商,哀音自远。'宠移''泣下'四字,道尽千古宫怨本质。后四句尤妙在虚实相生,残梦独愁与春色秋扇,皆化作心象之景。"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析曰:
"通篇不着议论,纯以意象取胜。'啼鸟''飞花'本属赏心乐事,着一'惊'字'搅'字,顿成断肠之媒。末句'复'字最耐寻味,见弃非一日矣。"

**钱钟书《谈艺录》**独赏其修辞:
"'搅'字险而稳,将无形之愁具象为飞花纷乱,较之李后主'乱红飞过秋千去'更见凝练。六朝乐府遗意,唐人精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