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大飨拜洛乐章。敬和

2025年07月05日

兰俎既升,蘋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
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则天

译文

兰俎既升,蘋羞可荐
芬芳的祭器已经摆上,鲜美的水藻可供献祭
金石载设,咸英已变
钟磬乐器排列齐备,雅乐已经奏响变换
林泽斯总,山川是遍
森林沼泽尽在祭祀范围,高山大川皆被恩泽覆盖
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我冒昧地表达诚挚心意,实在是忘记了疲倦

词语注释

俎(zǔ):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
蘋(pín):一种水生植物,古代用作祭品
羞:通'馐',指美味的食物
咸英:传说中的黄帝乐名,此处代指雅乐
敷(fū)诚:表达诚意

创作背景

唐大飨拜洛乐章·敬和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礼乐光华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时值大唐国力臻于鼎盛。玄宗命太常卿韦绦主持修订《大唐乐》,重制"唐大飨拜洛乐章"十五首,以恢宏乐章配合祭祀洛水之礼。《敬和》为其中第九首,承载着盛唐"以礼立国,以乐和天地"的文明气象。

洛水祭祀的文化深意
洛阳为唐之东都,洛水乃华夏"四渎"之一。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开元十三年(725)玄宗亲祀洛水,命张说、贺知章等文臣创制乐章。诗中"兰俎""蘋羞"源自《楚辞》祭礼意象,"金石""咸英"暗合《周礼》"六代之乐",彰显唐王朝对三代礼乐传统的承续。

文学与政治的完美交融
"林泽斯总,山川是遍"二句,既呼应《诗经·周颂》"敷天之下"的祭祀语境,又暗含玄宗封禅泰山后"告成于天"的政治意图。张说在《上拜洛乐章表》中特别强调:"敢陈懿律,式展诚敬",可见此诗实为盛唐"文治"理想的艺术结晶——以典雅诗章包裹帝国秩序,用金石之声调和天地人神。

艺术特色的历史回响
全诗四言八句,延续汉魏庙堂乐章体式。其中"咸英已变"暗用黄帝《咸池》、帝喾《六英》古乐名,喻指玄宗新制雅乐;末句"实惟忘倦"化用《论语》"诲人不倦",将帝王勤政之德与祭祀诚敬之心熔铸一体,堪称开元礼乐文学的典范之作。

赏析

这首《唐大飨拜洛乐章·敬和》以凝练典雅的辞章,构建出庄重肃穆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唐人"敬天法祖"的虔诚精神。全篇四联八句,如四幅徐徐展开的工笔画卷,层层递进地呈现祭礼的庄严与祭祀者的赤诚。

首联"兰俎既升,蘋羞可荐"以嗅觉与视觉意象开启神圣空间。兰草装饰的祭器升腾馨香,水中蘋藻作为祭品洁净无瑕,《周礼·天官》有"祭祀共其苹藻之馐"的记载,可见这种源自《诗经》的祭祀传统,在此被赋予新的仪式美感。金石乐器的陈列与咸英古乐的变奏("金石载设,咸英已变"),则构成通感式的艺术表达,正如《乐记》所言"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乐音在此成为人神沟通的媒介。

中联"林泽斯总,山川是遍"突然将镜头拉远,展现宏大的自然祭祀场域。这种"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礼记·祭法》)的泛神崇拜,与首联的精微器物形成壮阔与精致的对照。学者傅璇琮曾指出,唐代祭祀文学常通过空间延展来表现"天地人神共在"的宇宙观,此联正是典型例证。

尾联"敢用敷诚,实惟忘倦"笔锋收束于祭祀者的心理特写。"敷诚"二字化用《尚书·舜典》"敷奏以言",将外在仪式内化为精神剖白;"忘倦"则暗合《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执着境界。文史专家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特别推崇此类结句,认为它们"以谦卑姿态完成精神升华,体现唐代祭祀诗的情感深度"。

全诗意象系统构建精妙:兰俎蘋羞的芳洁、金石咸英的庄严、林泽山川的雄浑,最终都收束于"敷诚忘倦"的情感结晶。这种"物-境-心"的三重递进,恰如《文心雕龙》所述"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在四十字的方寸间,完成了从物质祭祀到精神奉献的审美飞跃。

点评

唐大飨拜洛乐章·敬和赏析

诗词原文:

兰俎既升,蘋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
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兰俎』二句以清雅之笔写祭祀之诚,『金石』句转铿锵之调,得《雅》《颂》遗响。末联『敢用敷诚』尤见唐人庄重气象,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者。"

  2. 钱钟书《谈艺录》论:
    "此章短而弥珍,如精金百炼。『林泽斯总,山川是遍』八字,化空间为时间,纳天地于俎豆,与王维『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异曲同工。"

  3.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通篇以物象显心象:兰俎蘋羞见其洁,金石咸英彰其变,而结以『忘倦』二字,将仪式升华为精神持久之力,此盛唐祭祀诗特有之生命力也。"

  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
    "『咸英已变』暗用《尚书·尧典》『八音克谐』典,却以『变』字破古出新。末句『忘倦』非止体力,实乃对神明的永恒虔敬,可谓『温柔敦厚,诗教也』。"

艺术特色:

  • 双声叠韵:"兰俎"(lán zǔ)、"蘋羞"(pín xiū)形成舌尖轻触的祭祀节奏
  • 空间递进:从俎豆(近)→金石(中)→林泽山川(远),构建神圣场域
  • 礼乐精神:以"变"呼应《周礼》"六变而致天神"的乐舞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