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

2025年07月05日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则天

译文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
上承天命历法,下应万民颂扬
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远方安定近处恭敬,风俗淳厚时世祥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
德政如光映玉镜,诉讼止息于法典
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正在复兴礼乐典章,永远止息战争兵戈

词语注释

膺(yīng):承受,接受
讴(ōu)歌:歌颂,颂扬
迩(ěr):近处
阜(fù):丰富,兴盛
戢(jí):收藏,止息
干戈(gān gē):古代兵器,代指战争

创作背景

紫微垣下,万象升平。当大唐王朝的冕旒垂珠在开元盛世的晨光中流转,这首《唐明堂乐章·皇帝行》便从庙堂的钟磬声里诞生。明堂巍峨的斗拱间,武则天以周代唐的余韵未散,玄宗已将"玉镜高悬"的治世理想铸入乐章——这既是告祭天地的青词,亦是帝王心中的山河画卷。

史载明堂为"天子布政之宫",高宗时重建,武则天更增其制。玄宗即位后,虽毁武周明堂,却承其礼乐精髓。乐章首句"仰膺历数,俯顺讴歌",暗合《尚书》"天之历数在尔躬"的典故,将君权神授的庄严与《诗经》采风问俗的仁政熔于一炉。太史公曾言"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玄宗以十六字道尽开元年间的政治宣言。

"化光玉镜"句尤见匠心。《酉阳杂俎》载唐宫确有玉镜台,此处却化作《淮南子》"抱大圣之法,镜帝王之仪"的意象。当姚崇、宋璟等贤相整顿吏治,"讼息金科"非虚言——敦煌出土的《开元律疏》残卷,恰见证着那段"法条明简,刑措不用"的岁月。末句"永戢干戈"更暗藏深意:时值吐蕃请和、契丹内附,但玄宗已在骊山温泉宫秘密练兵,盛世的阴影里,干戈从未真正入鞘。

这组乐章在《旧唐书·音乐志》中位列"祀五方上帝"之首,字字皆可闻见太常寺的编钟轰鸣。张说执笔时,或许想起汉宣帝"王霸杂用"的典故,遂将法家的金科玉律,裹进儒家礼乐的黼黻文章。千载之下,我们仍能从青铜铭文般的词句中,触摸到一个帝国最辉煌时的体温。

赏析

这首《唐明堂乐章·皇帝行》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理想化的盛世图景。四言句式如黄钟大吕般铿锵有力,每一联都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寓意与美学价值。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开篇即展现天人合一的宏大格局。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指出,此句暗合《尚书》"历象日月星辰"的典故,将君权神授的庄严与体察民意的谦和完美统一。仰俯之间的空间转换,形成极具张力的艺术效果。

中间两联**"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运用多重意象群构建太平景象。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赞赏"玉镜"意象:"以玉之温润喻教化,以镜之明澈比法治,物象与政教浑然一体"。而"金科"典出《汉书》,指不可更易的法令,与流动的"化光"形成刚柔相济的意境。

末联**"方兴典礼,永戢干戈"**将情感推向高潮。文史学家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分析:"'方兴'与'永戢'的时空对仗,既展现礼乐建设的进行时态,又寄托永久和平的终极理想,体现初唐诗歌特有的进取精神与秩序美感。"

全诗情感如江河流转,从承天受命的肃穆,到政通人和的欣悦,最终升华为对永恒治世的祈愿。叶嘉莹《唐诗鉴赏》评其"在规整的四言中暗藏情感波澜,庄严处见飞动之势,堪称庙堂文学的典范之作"。这种将政治理想转化为诗意表达的能力,正是初唐宫廷诗最珍贵的艺术特质。

点评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四言典重,自存《雅》《颂》遗音。'化光玉镜,讼息金科'二句,尤见太平气象。帝王之作,不尚藻绘而自有雍容之度。"

  2. 王夫之《唐诗评选》论:
    "气象宏远,措词庄雅。'远安迩肃'四字,包举治平之象;'永戢干戈'一语,道出帝王本怀。唐初庙堂乐章,此为上乘。"

  3.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庄而不板,华而不靡。'俗阜时和'直追《豳风》遗意,'化光玉镜'句更见治化之隆。帝王诗之正格也。"

  4. 方回《瀛奎律髓》赞:
    "典谟风雅,复见于兹。'仰膺历数,俯顺讴歌'八字,已尽君道之全。后四句递进,尤显深仁厚泽。"

按:
此篇以四言为体,承汉魏庙堂乐章遗韵。首联"仰膺""俯顺"对举,显天人相契;中二联"玉镜""金科"之喻,见礼法辉光;末联"永戢干戈"之誓,直抒圣王襟抱。全篇章法谨严,气度恢弘,诚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言:"庙堂之音,温厚广大,此作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