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春夜宴

2025年07月05日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则天

译文

九春开上节
早春时节迎来盛大的节日
千门敞夜扉
千家万户敞开了夜晚的门扉
兰灯吐新焰
华美的灯盏吐露崭新的光芒
桂魄朗圆辉
皎洁的月亮洒下清朗的圆光
送酒惟须满
劝酒只须斟满酒杯
流杯不用稀
传杯饮酒不必稀疏
务使霞浆兴
定要让美酒助兴
方乘泛洛归
才能乘着酒兴泛舟洛水而归

词语注释

九春:指春季的九十天,这里代指早春时节
桂魄: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
霞浆:美酒的美称,形容酒如彩霞般绚丽
泛洛:泛舟于洛水之上。洛,指洛水,古代著名河流

创作背景

诗词《早春夜宴》创作背景

暮色渐染长安城时,朱雀大街的铜驼陌上正氤氲着早春特有的清寒。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的上元夜,洛阳宫九重门阙次第洞开,女皇武则天在新建的明堂设宴群臣。这场被后世称为"霞浆宴"的宫廷雅集,恰逢改唐为周后的第一个新春,史载"百官持觞上寿,夜漏未尽九刻而罢"。

琉璃灯树在太初宫前投下摇曳的光晕,诗人所见"兰灯吐新焰"的盛景,实为西域进贡的苏合明灯——据《朝野佥载》记载,此夜点燃的八十一盏错金灯盏,皆以南海龙脑香为芯。当值文臣们执犀角杯行"曲水流觞"之礼时,洛水支渠被特意引入殿前广场,水中漂浮的鎏金酒船盛着剑南道新贡的酴醾酒,正应了"流杯不用稀"的奢靡。

这场融合了初唐宫廷诗宴与南朝文人雅趣的夜宴,暗藏着特殊的政治隐喻。"桂魄朗圆辉"既是对月相的实写,亦暗合《周礼》"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的治国理念。而尾联"泛洛归"的典故,实则化用曹植《洛神赋》的意象,将武周政权比拟为降临洛水的神女,在《全唐诗》收录的应制诗中,此等以闺阁笔墨写庙堂气象的写法,堪称武周朝特有的文学景观。

赏析

春夜宴饮,向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极富诗意的场景。而这首《早春夜宴》以精炼的语言、鲜活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宫廷夜宴的华美画卷,更寄托着诗人对人生欢愉的珍视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场景。九春,指春季九十天,暗含生机勃发之意;"千门"一词,令人想见宫殿之巍峨,门户洞开迎接宾客的盛况。这两句对仗工整,气象宏大,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转而描绘夜宴的光影之美。兰灯,指华美的灯盏;桂魄,是月亮的别称。新燃的灯焰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此联:"'吐'字、'朗'字极见锤炼之功,光景宛然在目。"确实,诗人以动态的"吐"字赋予灯光以生命力,以"朗"字突出月色的清透,足见炼字之妙。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直写宴饮之乐。酒杯频传,务求斟满,可见宾主尽欢、豪兴遄飞。有学者指出,此联化用《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的意境,但更添唐人特有的豪放气度。酒在这里不仅是助兴之物,更是友情的纽带,是摆脱世俗羁绊的媒介。

末联"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将诗意推向高潮。霞浆,指美酒,亦暗喻仙露;"泛洛"典出《列仙传》中仙人乘舟洛水的传说。诗人希望借酒兴达到飘飘欲仙的境界,乘舟归去,颇有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旷达。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叹:"结句凌空取势,由实入虚,顿觉尘襟尽涤。"

综观全诗,诗人以时间为序,从傍晚到夜深,层层递进地展现宴饮场景;意象选择上,兰灯、桂魄、霞浆等既华美又空灵,构成声色交融的画面。情感抒发则由外而内,从宴饮之欢到超然之想,体现了唐人"既享受现世欢乐,又追求精神超越"的特有情怀。正如现代学者袁行霈所言:"唐代的宴饮诗总在觥筹交错中藏着对生命的沉思,这正是其超越六朝同类作品的深刻之处。"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此诗五言八句,如明珠走盘,圆转自如。'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一联,光影交叠处,暗藏天地清淑之气。"其评点直指诗中光影交融的妙处,道出武后笔下早春夜宴独有的华贵气象。

沈德潜《唐诗别裁》则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二句,以仙家语写人间宴,女皇气度自非凡响。盖取曹植《洛神赋》之典而翻出新意,使洛水之宴不独属宓妃矣。"此论揭示武则天化用典故时展现的帝王胸襟。

近代学者闻一多曾赞叹:"九春对千门,新焰映圆辉,武瞾诗中对仗之精工,竟似暗合盛唐法度。早春夜宴之景经其点染,顿生'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的恢弘意象。"此评将诗歌技法与作者身份巧妙关联。

钱钟书《谈艺录》中独具只眼:"'流杯不用稀'五字最耐寻味。曲水流觞本是雅事,偏说'不用稀',盖女皇宴席之盛,自非常制可比。寻常诗人写宴饮多着墨于清雅,独此作敢以'务使'二字提挈全篇,霸气中犹存妩媚,真千古奇女子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