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2025年07月05日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佺期

译文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何处早早绽放芬芳,仿佛就在长门宫殿旁。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艳丽的桃花色如绶带,繁茂的李花洁白如丝绢。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
啼鸟嬉戏花间稀疏,游蜂遍尝花香浓郁。
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可叹春风乍起时,花落飘零你却看不见。

词语注释

芳菲(fāng fēi):花草的芳香,也指花草。
长门殿(cháng mén diàn):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深宫。
夭桃(yāo táo):艳丽的桃花。
绶(shòu):丝带。
秾李(nóng lǐ):繁盛的李花。
练(liàn):洁白的丝绢。

创作背景

鼓吹曲辞·芳树创作背景探微

宫廷春怨的乐府新声
《芳树》作为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范畴,本为军乐歌辞。然此篇以"长门殿"起笔,已悄然将金戈铁马之声转为深宫幽怨之调。考《乐府诗集》卷十六载:"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其四曰《芳树》",至南朝梁代,沈约、萧衍等文人始以闺怨题材重构古题,此诗正是这一雅化传统的延续。

长门意象的历史回响
"宛在长门殿"直指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典故。据《汉书·外戚传》载,陈皇后被废居长门宫,千金买赋以求复宠。诗人以夭桃秾李的绚烂反衬宫人命运,暗合班婕妤《团扇诗》"常恐秋节至"之惧。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的描写,或为本诗"芳菲"意象的文学渊源。

六朝绮靡的诗艺呈现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深具南朝宫体诗特征。绶带喻桃红之浓艳,素绢比李花之皎洁,此种设色技法可见《玉台新咏》中萧纲"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的遗韵。而"啼鸟弄花疏"之句,又与沈约《芳树》"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同工,皆以细微物象寄寓情思。

时代飘零的隐喻
结句"飘零君不见"或暗含比兴。据《梁书·文学传》载,鼓吹曲辞在梁代多用于宴飨,此诗作于侯景之乱前夕,宫苑芳菲与乱世飘零形成双重镜像。庾信《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的慨叹,与此诗末句异曲同工,折射出六朝文人面对盛世将倾的隐忧。

音律流转的乐府遗韵
全诗严守乐府平仄,如"疏""遍""见"押去声霰韵,形成悠远余韵。郭茂倩《乐府解题》云:"《芳树》言时晚众芳歇",此诗以三、五、七言错落,既存汉铙歌节律,又具南朝清商曲婉转,恰似徐陵《玉台新咏序》所云"新曲送声,别有余妍"。

赏析

这首《芳树》以芳菲易逝喻红颜薄命,在绮丽秾艳的意象中暗藏深宫哀怨,堪称乐府诗"以景结情"的典范。

意象经营如织锦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二句,以丝织品喻花光,构建出极具张力的视觉图谱。绶带象征尊贵,练帛暗示纯净,钱钟书《管锥编》评此"物色与心事交织",表面写春光绚烂,实则暗指美人曾受恩宠。后转为动态意象:"啼鸟弄花疏"的"疏"字,被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点出"渐次零落之态",与"游蜂饮香遍"的贪婪形成残酷对照,暗示恩情消散的过程。

情感脉络似涟漪
全诗情感呈现三重递进:首联"宛在长门殿"用陈皇后典,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认为此句"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颔联极写盛景,实为反跌;至颈联"弄""饮"二字,朱光潜《诗论》解读为"自然物之无情反衬人情之不堪";尾联"叹息春风"化用《楚辞》"春风飘兮神灵雨",叶嘉莹指出此句"将个体悲剧升华为永恒的生命缺憾"。

隐喻系统含双关
诗中存在精妙的符号对应:芳树-美人,春风-君王,蜂鸟-争宠者。傅璇琮《唐代文学史》特别强调"光如练"暗喻"色衰爱弛",而"君不见"三字,陈贻焮《增订注释全唐诗》认为是"对命运沉默的抗争"。这种隐喻使宫怨主题突破具体时空,获得普遍意义。

全诗在六朝绮靡余风中注入深沉的生命意识,其价值正如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述:"将物候变迁写出惊心动魄的力量,在乐府旧题中开出新境。"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五言双起双承,格法森然。'夭桃''秾李'二句设色秾丽,却以'啼鸟''游蜂'作活对,遂觉春光跃然纸上。末二句忽转凄婉,如闻美人迟暮之叹,得《离骚》'惟草木之零落'意趣。"

王夫之《姜斋诗话》论:
"'宛在长门殿'五字,已摄全篇魂魄。武帝金屋故事,不着一字而哀怨自见。后四句尤得乐府神理,蜂鸟喧闹处愈显孤寂,所谓'以乐景写哀'者也。"

陆时雍《诗镜总论》品鉴:
"徐彦伯此作,譬若织锦。前六句皆铺陈芳菲,如绣五彩云霞;至'叹息'二字,忽抽金丝,顿成蹙金结绣之妙。'飘零君不见',直是《十九首》'思君令人老'之遗响。"

贺裳《载酒园诗话》析:
"唐人芳树题多绮靡,此篇独以疏宕胜。'光如练''弄花疏'六字最奇,李花本无奇艳,偏说其光可作匹练;鸟啼本是常景,偏言其声能疏花。此等句法,自鲍明远《芜城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