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申叔

公元776年-公元807年

独孤申叔,字子重,是唐代的一位文人。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擅长文辞。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交往密切,是当时文坛的活跃人物。其文章风格独特,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充分展现其才华。

生平

公元776年

独孤申叔出生

陇西独孤氏宅邸的棠梨树在春日里绽出第十重花影时,侍婢们捧着鎏金缠枝银盆穿梭于回廊之间。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这个诞生于大历十一年(776年)的婴孩,其家族"自后魏以来,冠冕不绝",父亲独孤愐时任大理司直,正是诗圣杜甫笔下"大理卿月正圆"的司法清流时节。

《元和姓纂》中那支"独孤氏出匈奴"的古老血脉,此刻正随新生儿的啼哭在长安延康坊的宅院里延续。产妇榻前陈设的越窑青瓷辟雍砚,恰如《唐六典》记载的"弘文馆学士月给青瓷砚一"规制,暗示着这个家族与文翰的渊源。乳母低声吟唱的《秦王破阵乐》,原是贞观七年(633年)玄宗在麟德殿命宫女们习唱的教坊曲,此刻却成了安抚婴孩的摇篮谣。

窗外飘落的槐花沾湿了正在誊录《金刚经》的麻纸,这是独孤愐为应和代宗"令天下寺观各度僧尼"的诏令而作的功德。据《册府元龟》卷五十二记载,当年正月代宗刚敕令"诸州府岁贡孝悌力田、经明行修之士",或许正是这般崇文氛围,使得新生儿日后得名"申叔"——取《诗经·小雅》"申伯之德,柔惠且直"的期许。

更漏声里,管家正将新生儿诞辰记入族谱,那方出自独孤家族墓志的"其先刘氏,汉景帝之裔"的印鉴,在烛火下泛着幽光。这个后来在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中被描述为"形貌之英,琼瑰之声"的婴儿,此刻尚不知自己将见证建中四年(783年)的泾原兵变,更不知柳宗元会在《独孤君墓碣》中为他写下"行道不苟,有懿厥声"的评语。大历十一年的春风,只是温柔地翻动着案头未干的墨迹。

公元801年

独孤申叔登进士第

贞元十七年辛巳春,长安朱雀大街槐花初绽时,独孤申叔青衫策马过天街,赴礼部南院应进士试。《登科记考》卷十五载:"贞元十七年进士十八人,独孤申叔名在第六。"是科知贡举者礼部侍郎高郢,其取士"务在精核,不采虚声",故当年及第者多实学之士。

试日,独孤申叔作《乐理心赋》,以"易直子谅,油然生矣"为韵,运典如盐着水。《文苑英华》录其赋曰:"心和则形和,形和则气和,将导之以贞观,在调之以大和。"其文得"体物写志"之旨,时人谓"不诡圣人之道"。放榜日,《唐才子传》记其"观者如堵,公卿有拭目者",盖因独孤氏乃代北著姓,申叔又"风仪峻整,词藻典丽"(《全唐文》卷六一七柳宗元《独孤君墓碣》)。

及第后宴集曲江,独孤申叔与同年欧阳詹、李观等酬唱。《唐诗纪事》载欧阳詹《曲江池记》云:"贞元十七年,余与陇西李观、河东裴光辅辈同升诸科。"时新进士例游慈恩寺塔题名,独孤氏所题墨迹虽湮,然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可证:"扬于王庭,选吏部铨,升名上书,得拜太子校书。"

柳宗元为其撰墓志尤详此节:"始以进士贡,既就礼部试,尤为观听者所伟。即授校书郎,出入殿中。"《册府元龟》卷六四三载是年制举情况,可知申叔未应宏词科,盖因进士甲科已得美授。其《终南山祠碑》等文,皆署"前太子校书郎",足证此职乃登第后首任。

贞元末长安文坛,独孤申叔与韩柳诸子游。《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婴桃赋》,韩愈称"其文蔚然而深",此赋实进士试前投献行卷之作。唐人重进士策论,独孤氏对策今虽不传,然《文苑英华》存其《代独孤将军谢赐妻表》,骈俪工整,可想见当日场屋笔墨风采。

公元807年

独孤申叔去世

贞元二十三年春,长安城外的梨花如雪,独孤申叔病逝于樊川别业,时年三十七岁。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记其临终情景:"疾革,犹吟咏不辍,其志固不以生死为有无也。"这位与韩愈、柳宗元同游的才子,终以诗人姿态诀别尘世。

《新唐书·艺文志》载其文集十卷,今皆散佚,唯存《资州献白龟赋》等零星篇章。其卒年可据权德舆《唐故尚书司门员外郎独孤君墓志铭》考订:"贞元末,春秋三十有七而殁。"墓志出土于1958年陕西长安县,确证其卒于贞元二十三年(公元807年),适逢唐顺宗永贞革新失败后的政治寒冬。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以"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喻其才华,又痛惜"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吕温《祭独孤郡君文》更详述其弥留之际:"药石无效,形神日离,犹手疏谢交友,言皆忠恕。"可见其临终仍恪守儒家礼义。据《唐才子传》载,其葬仪"门生故吏会葬者数百人",李观、欧阳詹等皆作诔文,足见中唐文坛之推重。

今检《全唐文》卷六一五存柳宗元所撰祭文,有"道之不行,命也如何"之叹,暗合永贞元年(805年)革新失败后文人集团的集体困境。独孤氏之死,实为"八司马事件"后中唐士人精神困顿的缩影。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文"峻洁有法度",然其人其文俱湮于历史尘烟,恰如权德舆墓志所言:"兰焚玉折,岂命也夫?"

精庐残夜景,天宇灭埃氛。幽磬此时击,馀音几处闻。 随风树杪去,支策月中分。断绝如残漏,凄清不隔云。 羁人方罢梦,独雁忽迷...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独孤申叔同年出生

郑澣

776年-839年

郑澣,本名涵,郑馀庆之子,荥阳人。他自幼勤奋好学,以文学才华著称。在仕途上历经多职,为官期间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洁闻名,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有一定影响。他曾为唐文宗讲解经史,其讲解深入浅出,深受文宗赞赏。此外,他还参与了一些文化典籍的整理和编撰工作,为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与独孤申叔同年出生

白行简

776年-826年

白行简,字知退,是唐代文学家,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弟。他自幼聪慧,擅长辞赋。其文学创作风格与白居易相近,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的传奇小说《李娃传》尤为著名,以其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成为唐传奇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如戏曲、小说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著有《三梦记》等作品。

比独孤申叔大1岁

张又新

775年-837年

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人,工部侍郎张荐之子。他在元和九年(814年)以状元及第,又在制科考试中得第一名,被时人称为“张三头”。张又新善写诗文,其诗多为纪游、赠答之作。他一生在仕途上反复无常,依附权贵,曾先后依附李逢吉、李训等,其行为受到时人诟病。

比独孤申叔大1岁

卢贞

775年-858年

卢贞,字子蒙,唐代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擅长诗文创作。在仕途上,卢贞历任多个官职,其为官期间,秉持公正,关心民生,致力于地方治理与发展。在文学方面,他与当时诸多文人雅士交往密切,诗歌唱和,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人生活。

比独孤申叔小1岁

皇甫湜

777年-835年

皇甫湜是唐代散文家、诗人,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师从韩愈,积极倡导古文,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其文章风格奇崛险怪,在继承韩愈文风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皇甫湜的诗歌也颇有特色,多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他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在当时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

比独孤申叔大1岁

杜元颖

775年-838年

杜元颖是唐朝宰相,杜佑之孙。他进士出身,早年曾入使府任职,后历任左拾遗、右补阙、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长庆初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他在担任西川节度使时,因不晓军事,削减士兵衣粮,导致南诏入侵,蜀地百姓深受其害。此后他被贬为循州司马,最终在任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