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行吟者,正跋涉在蜀地麻平的苍茫山道上。这位名为王勃的年轻诗人,此时尚不知自己将成初唐四杰之首,只觉衣袖间盛满了巴蜀潮湿的云气。
咸亨二年的春风里,二十岁的诗人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远游。自九岁作《指瑕》惊动长安,到如今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他选择用双脚丈量大唐的山水。麻平古道上的戍楼残垣,犹带着诸葛亮南征时的铁马回声,石阶缝隙里萌发的山花,却已认不出武侯时代的颜色。
诗人驻足时,听见山涧将夕光浣洗成泠泠弦音。这让他想起六年前在长安送别杜少府的情景,当时写"海内存知己"的少年,此刻正独自辨认着陌生山花的方言。暮猿的啼叫突然刺破云雾,他突然明白——这千里羁旅的倦意,从来不是地理上的距离,而是灵魂在故乡与功名之间的拉扯。
当他在戍道转角处掏出笔墨时,历史正悄悄完成某种交接。南朝谢朓的山水清音,即将通过这双年轻的手,化作盛唐王维的空山新雨。而此刻,麻平的山风正翻动着诗笺,将"百年怀土望"五个字,吹成初唐最动人的黄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