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云雨,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境。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值杜甫漂泊夔州之际。诗人驻足瞿塘峡口,望江水奔涌、听雷霆震荡,将巴蜀之地的雄奇气象化入五言绝句。
考《杜工部集》年谱,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秋。时安史之乱虽平,然藩镇割据未休。杜甫登临白帝城畔,见雨后初霁的巫山十二峰云雾缭绕,台馆楼阁隐现晨光,遂以"电影""雷声"喻世事无常,更以"霁云无处所"暗喻自身如飘萍的境遇。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二十字中,具雷霆霁色,得江山助"。
诗中"台馆晓苍苍"之句,实指当时夔州都督府的建筑群。据《元和郡县志》载,唐代于巫峡口设险关戍所,诗人晨起所见苍茫景象,恰与胸中家国忧思交织,遂成此空灵而沉郁的山水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