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田家三首(一作王勃诗)

2025年07月05日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
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
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抽帘持益炬,拔箦更燃炉。
恒闻饮不足,何见有残壶。

王绩

译文

田家三首(一作王勃诗)
《田园生活三首》(一说为王勃所作)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
阮籍一生懒散,嵇康性情疏狂。
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
偶遇便痛饮一醉,独坐时写几行诗书。
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
小池边随意养鹤,闲田里暂且放猪。
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杂草长满陶潜的小径,繁花掩映扬雄的故居。
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靠着床看妻子织布,登上田垄教儿子锄地。
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
回首追寻神仙之事,不过是一场虚空。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家住在箕山脚下,门前就是颍川之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不知如今已是汉代,只说当年为避秦乱。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琴声伴着前庭的月光,美酒催开后园的春色。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自比隐居山林的贤士,无愧于上古的淳朴之人。
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
一生只以酒为乐,天性使然无法舍弃。
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
日日拜访乡邻,夜夜差人买酒。
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
家贫却久留客人,无暇讲究饭菜好坏。
抽帘持益炬,拔箦更燃炉。
掀起帘子添蜡烛,撤去席子再燃炉火。
恒闻饮不足,何见有残壶。
总听说酒不够喝,何曾见过剩酒残壶?

词语注释

阮籍:三国时期著名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元亮:陶渊明的字,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子云:扬雄的字,西汉著名文学家。
箕山:传说中许由隐居的地方。
颍川:河流名,在今河南境内。
酤:买酒。
箦:竹席。

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晨光熹微中,当宫廷诗仍沉醉于六朝绮丽余韵时,一组题为《田家三首》的组诗悄然绽开清芬。旧本题王绩作,然《文苑英华》又署王勃之名,这笔墨官司恰似颍川之水,流淌着唐初隐逸诗风的双重脉络。

若属王绩,则当写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帷幕下。这位"东皋子"自比阮籍嵇康,实则将魏晋风骨化入初唐的田园画卷。史载其"解官归里,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诗中小池养鹤、闲田牧猪的闲适,正是其绛州龙门别业的生活剪影。那"草生元亮径"的陶渊明印记,与"不知有汉"的桃花源意象相叠,透露出隋唐易代之际文人"避世金马门"的生存智慧。

若归王勃,则更显少年天才的早慧。龙朔年间的沛王府生涯里,这位"神童"或许在洛阳郊野邂逅田家,以二十岁的眼睛看见阮籍的醉与嵇康的疏。诗中"倚床看妇织"的细节,与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的隐逸趣味暗合,恰是初唐四杰突破宫体诗的清新尝试。

不论作者谁属,这三首五言皆折射出唐初特殊的文化生态:科举制尚未成熟时,士人徘徊在魏阙与山林之间。酒壶里摇晃着建安风骨与田园新声,琴月间流动着对"上皇人"的精神追慕。当"抽帘持益炬"的质朴热情遇见"并是一空虚"的玄理思索,便成就了这组诗独特的张力——既是六朝田园诗的余响,又预伏了盛唐山水诗的先声。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田园为主题,通过淡泊的语言和闲适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整篇洋溢着浓厚的隐逸情怀,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对现实社会的疏离。

意象赏析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田园意象,如"小池养鹤"、"闲田牧猪"、"草生元亮径"等,构建出一个宁静恬淡的田园世界。"鹤"象征高洁,"猪"体现质朴,两种意象的并置形成有趣对比。而"元亮径"(陶渊明)、"子云居"(扬雄)的典故运用,则巧妙地将自己与古代隐士联系起来,彰显隐逸之志。

情感表达
"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二句,以简练笔触勾勒出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前句写与人交往的随性,后句写独处的闲适,一"逢"一"坐"之间,尽显洒脱。明代诗评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此二句:"淡而有味,是王孟先声。"

生活图景
"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二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诗人以平视角度观察日常,不事雕琢却充满生活气息。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赞:"写田家真景,语淡而味永。"

哲理思考
结尾"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突然转折,由实入虚,表达对神仙之事的否定。这与开头阮籍、嵇康的典故呼应,形成完整的思绪闭环。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认为:"唐人好言神仙,此独破之,见识超卓。"

语言风格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不尚华丽,却自有一种悠然韵味。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价:"语似率易,而格韵自高,此真得陶公三昧。"诗中"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等句,对仗工整而不显刻意,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隐逸情怀
末段"平生唯酒乐"数句,将诗人的酒趣写得淋漓尽致。这种纵酒狂放的形象,实则是隐逸生活的另一种表现。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指出:"旷达语中自有分寸,非真沉湎者所能道。"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体现了盛唐田园诗"看似寻常最奇崛"的艺术特色。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评此组诗云:

"王勃《田家》三首,以阮籍、嵇康起兴,而终归于陶潜之趣。'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二句,不独写景清绝,更见诗人胸次。全篇疏散有致,似拙实巧,正如其'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于平淡中见真味。"

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推崇其意境:

"三首皆写田家真乐,而各具章法。首章以名士风骨映田园,次章用桃源典故写隐逸,末章专咏酒趣见性情。'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十字,化用《桃花源记》而更觉空灵,此子安(王勃)熔铸典故之妙也。"

近代词学家俞陛云《诗境浅说》则着眼于艺术表现:

"诗人写田居之乐,不作夸饰语。'抽帘持益炬,拔箦更燃炉'细节,直是白描神品。通篇看似信笔写来,实则'草生''花暗'之对,'琴伴''酒劝'之联,无不暗合六朝骈俪之工,此初唐律化古体之典型。"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从文学史角度评价:

"王勃此组诗可视作田园诗从陶潜到王维之间的重要桥梁。将魏晋风度(阮籍、嵇康)与隐逸传统(元亮、子云)自然融合,末章对饮酒场景的铺陈,已开杜甫《客至》'樽酒家贫只旧醅'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