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题酒店壁

2025年07月05日

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梦中占梦罢,还向酒家来。

王绩

译文

昨夜瓶始尽
昨夜酒瓶刚刚喝完
今朝瓮即开
今晨酒坛又已打开
梦中占梦罢
梦中解梦醒来后
还向酒家来
依旧走向酒家去

词语注释

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酒容器
占(zhān)梦:解梦,通过梦境预测吉凶

创作背景

诗词题酒店壁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外的酒旗在微风中轻颤,青石板上还留着前夜的雨痕。诗人踉跄推开发黄的竹扉,袖中铜钱与空瓮相击的声响惊醒了打盹的酒保——这已是连续第三日醉卧酒家了。

据《王绩集校注》考,此诗当作于隋末唐初之际,时值炀帝南巡后天下渐乱,稷下先生王绩托病辞去秘书省正字之职,仿效阮籍"胸中垒块,须酒浇之"的典故。洛阳出土的唐代酒肆残碑显示,当时"占梦"之风盛行于落魄文人间,酒家常备龟甲蓍草供客人卜问前程。

诗人以"瓶尽瓮开"的递进笔法,暗合《世说新语》中"酒有何好而卿嗜之"的机锋。那"梦中占梦"的悖论,恰似庄周蝶梦的余响,将魏晋风度化入初唐的酒香里。酒保后来回忆,这位客人总用指甲在陶瓮上划《酒德颂》的句子,而窗外柳絮正纷纷扬扬,落在新漆的"贞观"年号门匾上。

赏析

诗人以酒瓶与酒瓮的"始尽""即开"形成精妙的时空对仗,将饮酒的连续性表现得如溪流般自然。这种"瓶瓮交替"的意象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以器物写精神的绝妙笔法",酒器不仅是容器,更成为生命状态的隐喻——酒尽即添的循环,恰似诗人追求超脱的永恒渴望。

"梦中占梦"四字堪称诗眼,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此句"将庄周梦蝶的哲思化为市井醉语"。诗人故意混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表面写占卜梦兆的民俗,实则暗喻人生如醉梦的彻悟。这种"醉眼观世"的视角,被宇文所安解读为"用俚俗语言包裹的终极思考"。

结句"还向酒家来"以平白话语收束全篇,却蕴含巨大张力。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分析:"这个'还'字既是空间上的循环往复,也是精神上的皈依选择"。酒家在此已升华为精神家园的象征,诗人用最朴素的行动宣言,完成了对世俗羁绊的优雅超越。

全诗情感呈现"醉态清醒"的独特质地。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称道其"于醺然中见洞明"的特质,表面写嗜酒贪杯,内里却透出对生命本质的透彻观照。这种"以醉写醒"的反讽手法,让全诗在俚俗幽默中闪烁着智性的光芒。

点评

此诗以酒为媒,勾连虚实,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首句"昨夜瓶始尽"直陈事实,次句"今朝瓮即开"暗藏欢欣,二句间流转着袁枚所谓"性灵"之妙——"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得而形骸可忘"。

"梦中占梦"四字尤见功力,金圣叹评点唐诗时曾言:"最奇绝是梦中说梦,如层冰积雪,见日涣然。"此处双梦叠加,既应和前文酒意朦胧,又暗合严羽《沧浪诗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旨。末句"还向酒家来"如吴乔《围炉诗话》所赞:"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将醉者痴态与智者超然熔铸一体。

苏轼论诗重"外枯而中膏",此诗表面平白如话,内里却似**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酒香与哲思俱在衣衫鬓角间流转不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