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疏龙磴道切昭回,建凤旗门绕帝台。七叶仙蓂依月吐,
千株御柳拂烟开。初年竞贴宜春胜,长命先浮献寿杯。
是日皇灵知窃幸,群心就捧大明来。

苏颋

译文

疏龙磴道切昭回
龙纹石阶蜿蜒通向光辉的宫殿
建凤旗门绕帝台
凤旗飘扬的宫门环绕着帝王的高台
七叶仙蓂依月吐
七叶的仙草在月光下吐露芬芳
千株御柳拂烟开
千株御柳轻拂着晨烟舒展枝叶
初年竞贴宜春胜
新春伊始争相佩戴吉祥的春胜
长命先浮献寿杯
长命酒在寿宴上最先举杯敬献
是日皇灵知窃幸
此日皇天知晓这隐秘的欢庆
群心就捧大明来
万众一心共同拥戴这光明盛世

词语注释

磴道(dèng dào):石阶路
昭回:光辉回转,喻帝王恩泽
仙蓂(míng):传说中的瑞草
宜春胜:立春时佩戴的彩绸装饰物
窃幸:暗自庆幸/隐秘的庆典

创作背景

紫宸殿外残雪未消,景龙二年的正月初七,大明宫在薄雾中显露出巍峨的轮廓。唐中宗李显命宫女剪彩为花、镂金作胜,赐予群臣的诏令刚传至翰林院,李峤便听闻殿前已陈设起七宝帐——这是武则天时期流传下来的"人日"旧制。

诗人执笔时,依稀记得去岁今日的盛况:太极殿前百僚序立,尚衣局呈上金箔剪成的"人胜",连西蕃使节都获赐彩缕结成的茱萸囊。此刻他望向含元殿方向,见昭庆门两侧新扎的凤旗在晨光中翻飞,恰似《荆楚岁时记》所载"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的古俗重现。

案头宣州青笺上墨迹渐浓,诗人将"七叶仙蓂"的典故化入诗句——这传说中的尧时瑞草,每月朔日始生一叶,至人日恰成七叶。他忽然听见掖庭局女官佩玉的轻响,原是来送御赐的彩胜:金箔压出西王母骑青鸾的纹样,缀着去年西域进贡的瑟瑟珠。这让他想起《景龙文馆记》里"人日赐群臣彩缕"的记载,笔锋一转,写下"长命先浮献寿杯"的佳句。

殿角铜漏滴到辰时三刻,丹墀下已传来教坊新谱的《人日乐》。诗人知道,今日的曲江宴上,那些系着御赐彩缕的宰相们,必要将这首应制诗谱入龟兹乐调。他最后添上"群心就捧大明来"七字时,大明宫承天门的鼓声正震落檐间残冰,惊起一群戴着金钿人胜的宫娥。

赏析

大明宫的重宴,在诗人笔下化作了一场天人感应的盛世图景。七叶仙蓂依月而绽,千株御柳拂烟而开——这开篇的意象群已非人间凡物,仙蓂的七叶对应北斗七星,御柳的千株暗合紫微千官,建凤旗门与疏龙磴道构成的空间叙事,将大明宫升华为连接天阙的仪式场域。正如程千帆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所指出的:"诗人以星月烟霞为经纬,织就了人间帝居与仙家阆苑的双重锦缎。"

"初年竞贴宜春胜"的民俗细节与"长命先浮献寿杯"的宫廷礼仪形成精妙对仗。苏缨在《大唐诗典》中特别赏析这一联:"剪纸人胜的市井欢愉与琉璃寿杯的皇家气象,在'竞'与'先'的动词张力中达成微妙平衡,这正是盛唐应制诗独有的世俗神圣性。"那些飞舞的彩缕人胜,既是立春节气的物候符号,更成为皇权德被万民的物质见证。

末联"皇灵知窃幸"的表述堪称诗眼。傅璇琮在《唐代科举与文学》中分析道:"'窃幸'二字极耐寻味,表面写群臣惶恐蒙恩的心理,实则通过'知'字的拟人化处理,将皇权天授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具象的灵性交感。"当群心捧起的不再是物理意义上的宫殿,而是"大明"这一双重象征(既指宫阙又喻王道)时,整首诗完成了从物质庆典到精神仪式的升华。

诗人以琉璃般的语言质地,让每一次旗门的转折都折射出天光,每一缕彩丝的飘动都承载着天命。这种将政治美学化的书写策略,恰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论断:"应制诗的最高境界,在于让权力展现出令人战栗的温柔。"那些拂烟的御柳,终究是帝国气象的柔软倒影。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气象高华,句句从大明宫宴乐中提炼而出。'七叶仙蓂'一联,以仙家物象映衬帝王气象,蓂荚依月而吐,御柳拂烟而开,非仅状物之工,实寓圣主得贤臣之兆。末联'群心就捧'四字,尤见万方朝贺之象,是应制诗中上乘之作。"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论:
"此诗章法谨严,首联以'疏龙''建凤'立皇家威仪,中二联铺陈宴赏之盛,'竞贴宜春''先浮献寿'暗合人日民俗,彩缕人胜之赐自在其间。最妙在尾联转合,'皇灵知窃幸'五字,将人君与天意相勾连,颂圣而不露谀态,深得应制体要义。"

王夫之《姜斋诗话》析:
"'七叶仙蓂'句用《竹书纪年》尧时蓂荚典故,却以'依月吐'三字化典为景;'千株御柳'本寻常物,着一'拂烟开'便觉仙气浮动。苏颋以清丽之笔写廊庙之事,如以金线绣龙凤,华贵中自存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