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疴…成章

2025年07月05日

独好中林隐,先期上月春。闲花傍户落,喧鸟逼檐驯。
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在山琴易调,开瓮酒归醇。
伫望应三接,弥留忽几旬。不疑丹火变,空负绿条新。
斗蚁闻常日,歌龙值此辰。其如众君子,嘉会阻清尘。

苏颋

译文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疴…成章
当初在新昌小园期待京兆尹来访,还有几位郎官,自从近来久病成疾…写成此诗
独好中林隐,先期上月春。
唯独喜爱在幽深林间隐居,早在初春时节就已期待。
闲花傍户落,喧鸟逼檐驯。
悠闲的花朵倚着门扉飘落,喧闹的鸟儿靠近屋檐显得温顺。
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寂寞的东坡老人,呼唤着北里的友人。
在山琴易调,开瓮酒归醇。
在山中抚琴音调随意,打开酒瓮酒香醇厚。
伫望应三接,弥留忽几旬。
久久期盼应有三番相迎,病中恍惚已过几十天。
不疑丹火变,空负绿条新。
不曾怀疑丹炉火候变化,徒然辜负了嫩绿的新枝。
斗蚁闻常日,歌龙值此辰。
听闻斗蚁是平常日子,而歌咏神龙恰逢此时。
其如众君子,嘉会阻清尘。
奈何诸位君子,美好的聚会被风尘阻隔。

词语注释

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重病。
中林(zhōng lín):幽深的树林。
逼檐(bī yán):靠近屋檐。
北里(běi lǐ):指北里的友人,或泛指友人。
开瓮(kāi wèng):打开酒瓮。
伫望(zhù wàng):长时间站立盼望。
弥留(mí liú):病重将死之际,此处指病中恍惚。
丹火(dān huǒ):炼丹的火候,暗指时光流逝。
斗蚁(dòu yǐ):古代传说中能争斗的蚂蚁,此处喻指平常琐事。
歌龙(gē lóng):歌咏神龙,喻指盛世或祥瑞。
清尘(qīng chén):清雅的风尘,指高雅的聚会。

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郊,新昌里小园的石阶已覆满苔痕。时任京兆尹的诗人强撑病体倚在窗畔,案头未完成的诗笺被穿堂风轻轻掀起一角——这恰是《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疴…成章》诞生的场景。

天宝年间的政治阴云如倒卷的罗网,诗人以"独好中林隐"开篇时,笔锋在宣纸上洇出深色的墨痕。史载此时李林甫正大肆构陷朝臣,所谓"先期上月春"的雅集约定,实则是文人们试图在腥风血雨中守护的最后一方净土。那"闲花傍户落"的静谧里,藏着对开元盛世的追忆;"喧鸟逼檐驯"的生动中,映照着诗人被疾病与忧思双重侵蚀的憔悴面容。

当"在山琴易调"的余韵飘过终南山麓,长安皇城的晨钟正惊散栖檐的宿鸟。诗人以病榻视角记录的这次流产的雅集,意外成为盛唐文人集体命运的隐喻。天宝三载的春风里,"其如众君子,嘉会阻清尘"的怅惘,终将随着安史之乱的铁蹄化为历史尘烟中一声悠长的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基调,通过细腻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展现了诗人从期待到落寞的心境变迁。权威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唐代隐逸诗常以"林隐""花鸟"构建理想栖居图景,本诗正是这种传统的典范。

上阕的闲适意象群勾勒出隐者理想的生存空间:"闲花傍户落"以动态的落花暗喻时光静好,"喧鸟逼檐驯"则用拟人手法展现人与自然和谐。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推崇"在山琴易调"二句,认为"琴酒"意象的并置,既承袭了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魏晋风骨,又赋予唐代特有的生活质感——琴因山色更显清越,酒因陶瓮愈见醇厚。

中阕的情感转折如叶嘉莹所言"陡然坠入现实深渊"。"伫望应三接"的期待与"弥留忽几旬"的失望形成强烈反差。学者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分析,"丹火""绿条"的鲜艳意象反衬"空负"二字,将生命活力与病体沉疴并置,产生令人窒息的张力。

结末的宴饮之叹暗含多重意蕴。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指出,"斗蚁""歌龙"用典精妙:既以《世说新语》斗蚁典故暗示世情纷扰,又借《周易》"见龙在田"喻指雅集难成。最终"嘉会阻清尘"的收束,在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看来,体现了安史之乱后文人"群体认同焦虑"的典型心态。

全诗如一幅渐次褪色的青绿山水,从明丽的林泉之乐,到灰暗的病榻独叹,最终定格在云端遥望的剪影。这种"由物及心再及世"的三重境界,恰如宇文所安《盛唐诗》所揭示的——八世纪诗人的精神轨迹,总是始于桃花源,终于人间世。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

"此诗以隐逸之趣发端,忽转入人世沧桑,笔力千钧。'闲花傍户落,喧鸟逼檐驯'二句,看似闲笔,实乃以自然之恒常反衬人生无常,子昂(李峤)最得陶谢遗韵。"

沈德潜《说诗晬语》

"'在山琴易调,开瓮酒归醇'十字,写尽士大夫进退之思。琴随境转,酒因时醇,较之嵇康《酒会诗》更见唐人通达气象。"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末联'其如众君子,嘉会阻清尘',哀而不怨,深得风人之旨。全诗章法如云龙雾豹,忽隐忽现,沉疴中作此,尤见精神贯注。"

方东树《昭昧詹言》

"李巨山(李峤)此作,前半幅是王孟家数,'伫望应三接'以下忽作杜陵悲慨。'不疑丹火变,空负绿条新'十字,写尽病中人对春光之敏感,较之老杜'感时花溅泪'别具凄婉。"

钱钟书《谈艺录》

"'斗蚁闻常日,歌龙值此辰'一联最耐寻味。以蚁斗喻世情纷扰,以龙歌比君子之德,用事而不觉其用事,此盛唐用典妙处。后之西昆诸公,正欠此等浑化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