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的天幕下,一轴诗卷在江陵官舍徐徐展开。张九龄执紫毫蘸墨时,窗外正飘着荆楚特有的青枫雨——这位以"海上生明月"名动天下的曲江公,此刻笔下流淌的是对崔司马的期许与惜别。
"茂礼雕龙昔"句中的典故双叠,恰似案头并置的两方玉镇:前有东汉崔骃以典诰文采侍奉窦宪的旧事,暗合崔司马姓氏与文才;后藏三国陈琳在袁绍幕中作檄文的遗响,喻指荆州都督府中曾有的文书盛况。史载张九龄任秘书少监时曾主持吏部选官,此处的"展骥初"绝非寻常客套,而是对这位初任州佐的贤能者"识其才而荐于朝"的见证。
颔联"水连南海涨,星拱北辰居"以星象为喻,将荆州地理与庙堂秩序熔铸成盛唐特有的政治美学。考《旧唐书·地理志》,荆州"西眺岷峨,南接交广",而"北辰"意象出自《论语·为政》,张九龄巧妙化用,既赞崔司马治所之要,又暗喻其"如众星之共北极"的忠荩之心。这种将地理空间纳入道德宇宙的书写方式,正是开元年间"文质彬彬"的士大夫精神的绝佳注脚。
当笔锋转向"稍发仙人履"的离别场景,我们仿佛看见刺史官署前停驻的油壁车。仙人履典出《后汉书·王乔传》,此处既是对崔司马风仪的赞美,又暗含对其即将"别驾"远行的祝福。据《唐六典》记载,上州别驾为从四品下,而末句"荆玉不藏诸"用和氏璧典故,预言崔司马明年必将如荆山之玉终现光华——这恰与张九龄作为开元贤相"乐推后进"的史实相印证,非寻常饯别诗可比。
墨痕干处,盛唐气象犹在卷上流转。这不是普通的官场酬唱,而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以《春秋》笔法,在五言律诗中构建的微型"举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