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云连所上居恒属,
日更时中望不斜。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东破诸侯西入秦,
咸阳北阪南渭津。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戎观爱力深惟省,
越厌陈方何足务。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苏颋

译文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
壮丽如天宫,神圣是帝王居所
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君王乘飞龙,登高又怀古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
宫阙红光辉映,远山青翠层叠
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河流蜿蜒如带,村落散布成路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
旧地仍在皇城,新景更显繁华
云连所上居恒属,日更时中望不斜
云霭缭绕宫殿,日影正午不偏
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春池水波荡漾,古树新花点缀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
暴秦曾图霸业,霸术伪饰仁义
东破诸侯西入秦,咸阳北阪南渭津
东征诸侯西取秦,咸阳南北尽王土
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焚书坑儒驱学士,高台奢靡藏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
往事如车覆警示,春归驻跸赋新篇
戎观爱力深惟省,越厌陈方何足务
观兵显威当自省,越地旧策不足取
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乐声悠扬传帝台,御作光华映天宇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愧居伯夷之位,喜见祥凤来仪

词语注释

汧(qiān):河流名
爇(ruò):焚烧
輈(zhōu):车辕,代指战车
跸(bì):帝王车驾
宸(chén):帝王居所,借指帝王
忝(tiǎn):谦辞,表示愧居某位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创作背景浅析

开元气象中的宫廷雅韵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朝臻于鼎盛,长安城内宫阙连云,四方来朝。此诗当作于玄宗春日登临春台之时,帝王俯瞰京畿壮景,群臣奉和应制而成。诗中"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开篇即显盛唐气魄,与《唐六典》所载"天子居曰'宅'"的礼制记载相合,折射出开元时期"万国笙歌醉太平"的盛世图景。

时空交织的帝王视角
"登彼复怀昔"句暗含玄宗登高怀古之思。诗人以蒙太奇笔法将眼前"圆阙朱光焰"的实景与"暴嬴国此尝图霸"的虚境叠映,恰如《贞观政要》所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咸阳北阪、渭水南津等地理意象的铺陈,实为对秦朝速亡的隐晦讽喻,与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的史观遥相呼应。

应制诗中的微言大义
在"三月沧池摇积水"的明媚春光里,诗人以"伯夷位事愚臣忝"自谦,暗合《旧唐书》载玄宗"每命宰臣及群官赋诗"的记载。尾句"喜奏声成凤鸟来"化用《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典故,既符合应制诗"颂圣"传统,又以"宸文耿耿照天回"暗寓规谏之意,体现盛唐文人"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建筑意象的礼制密码
诗中"云连所上居恒属"暗指《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的营国制度,与考古发现的大明宫建筑轴线吻合。而"横山翠微积"的终南山意象,恰是《诗经·小雅》"如南山之寿"的当代演绎,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政治隐喻,展现奉和诗"形神兼备"的独特美学。

赏析

诗词赏析

春风拂过盛唐的琉璃瓦,这首应制诗以金碧辉煌的笔触勾勒出帝国气象。开篇"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二句,如重彩泼墨的宫阙图卷,**《唐诗镜》**评其"气象宏阔,有吞吐山河之势","大君乘飞龙"的意象既暗合《周易》"飞龙在天"的帝王象征,又赋予动态的崇高美感。

中段景物描写暗藏时空经纬,"圆阙朱光焰"与"横山翠微积"形成色彩交响,**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指出此联"以丹朱点染宫阙,以青绿晕染远山,恰似宫廷画师李思训的金碧山水"。而"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则被宇文所安《盛唐诗》**解读为:"将瞬时的春波荡漾与永恒的嘉木长青并置,构成皇家特有的时间美学"。

转入历史沉思处,笔锋陡转如刀。"暴嬴国此尝图霸"至"高阁奢逾娇美人"八句,**马茂元《唐诗选》**认为这是"以秦喻政的春秋笔法",焚书阁与美人镜的意象并置,暗含《贞观政要》"以史为镜"的训诫。而"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的转折,**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赞叹:"如云开见日,将讽喻悄然转化为颂圣"。

结句"伯夷位事愚臣忝"用典尤妙,**周勋初《唐诗大辞典》**解析:"以商周之际的圣贤自比,既恪守应制诗的礼仪框架,又在'凤鸟来'的祥瑞意象中寄托政治理想"。全诗如宫廷乐舞般张弛有度,**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结其艺术特征:"在富丽堂皇的意象群中,经纬以历史的纵深感,最终完成由空间颂美到时间沉思的升华"。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明·高棅《唐诗品汇》评其气象:"'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十字,写尽帝都春色。以金阙朱光映朝霞,翠微横山含宿雨,不着一'春'字而春意自涌,此等笔墨,非胸有万象者不能为。"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其结构:"从'壮丽天之府'突兀而起,至'宸文耿耿照天回'迤逦而收,如龙驾云霓,首尾相应。中间'暴嬴国'一段忽作史笔,似断实连,恰合'春台望'之'望'字神理——目接山河,心游千载也。"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其比兴:"'三月沧池'二句最妙。沧池本无摇水之理,偏云'摇积水';青树岂真万年?却说'缀新花'。此般物象,非写实乃写心,圣主临朝而万象更新,化工之笔也。"

当代学者葛晓音《唐诗流变》解其政治隐喻:"'伯夷位事愚臣忝'一句,将奉和诗常见的颂圣转为自省。以夷齐典暗喻士人立身之道,使应制诗兼具《雅》《颂》之体,此子昂高于时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