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2025年07月05日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
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
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苏颋

译文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
树立美德岂会孤独前行,神灵降临良才一并涌现。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伟大啊这朝廷的栋梁,调和那如盐梅般的美政。
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
正欣喜虞舜的垂范,转瞬悲叹郑侨的离世。
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
同心之谊不可忘却,为何竟失之交臂。
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
清明仕途承蒙往日恩宠,盛世之时被称为贤辅。
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
曾经携手同游野外,仍记得帐中的密语。
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
新的悲痛之情难以排遣,往昔同游的诗词再次述说。
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徒然让我以拙作应和,长叹知音已逝的时光。

词语注释

孤迈(gū mài):孤独前行。
降神(jiàng shén):神灵降临。
廊庙(láng miào):指朝廷。
桢(zhēn):栋梁,比喻重要人才。
盐梅(yán méi):盐和梅子,比喻治理国家的才能。
虞垂(yú chuí):虞舜的垂范,指圣君的榜样。
郑侨(zhèng qiáo):指郑国的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
交臂(jiāo bì):擦肩而过,比喻错过。
右弼(yòu bì):指辅佐君王的贤臣。
帷中密(wéi zhōng mì):帐中的私密话语。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际线上,张九龄执笔的手在暮色中微微凝滞。温汤旧馆的氤氲水汽里,他凝视着姚崇(姚令公)诗卷上未干的墨痕,恍然看见长安紫宸殿的晨光——那年他与卢怀慎(卢公)分立朝堂,如盐梅相和。

史载卢怀慎"清俭不营产",临终将政事尽托姚崇。此刻温泉宫墙外,终南积雪映着张九龄案头《盐梅记》的残稿,其中"调鼎"之喻犹在,而"同心"之人已逝。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骊山北构的别业,卢公曾以瘦削的手指叩击石枰,棋子落处恰是《诗经·常棣》的平仄。

砚中墨汁渐渐凝结成冰,张九龄的笔锋却突然流转。他并非单纯追怀,更在重构开元初年的政治隐喻——"廊庙桢"暗合姚崇的栋梁之才,"郑侨卒"典出子产逝世时孔子泣涕。当笔下出现"帷中密"三字时,窗外传来内侍省报时的鼓声,这让他记起卢怀慎临终疏奏中"荐宋璟自代"的细节,墨迹顿时洇开如泪。

最后一句"长叹知音日"落下时,温泉的热雾漫过诗笺。张九龄或许已预见,十二年后自己也将成为被追和的亡魂,而此刻他正用文字完成着盛唐贤相之间最后的盐梅相和。

赏析

这首诗以温汤旧馆为背景,抒发了对故人卢公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逝去的哀伤。

首联"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以崇高的德行和神灵降世为喻,赞美卢公的品德不凡。这里运用了神话意象,将卢公比作降世的神明,凸显其人格魅力。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二句以神话入诗,既显卢公之德,又见诗人之敬。"

颔联"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采用"廊庙桢"和"盐梅实"两个意象,前者喻指国家栋梁,后者典出《尚书》,喻指治国良才。这种双关手法,既赞卢公之才,又抒己之悲。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道:"盐梅之喻,见诗人用典之妙,情思之深。"

颈联"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运用虞舜举贤与郑国子产去世的典故,形成强烈对比。诗人本为卢公将受重用而欣喜,却突闻其逝,悲喜转换间,情感跌宕起伏。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此联用典精当,情感转折自然,足见诗人功力。"

尾联"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以"知音"作结,呼应开篇的德行赞美。诗人感叹和诗犹在,知音已逝,余韵悠长。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评点:"结句'长叹知音日',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又留下无尽怅惘。"

全诗以"清路荷前幸"至"尚记帷中密"四句,通过"野外游"、"帷中密"等生活细节,展现二人深厚友谊。这种从宏大叙事到私密回忆的转换,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动人。学者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称赞:"诗人善用生活细节,使怀人之情跃然纸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用典精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唐人怀友之作,此诗堪称典范,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曰:"姚崇此作,以温汤旧馆为经,以永怀卢公为纬,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树德岂孤迈'四句,以庙堂盐梅为喻,见君子相济之美,笔力千钧。中段'正悦虞垂举'一转,顿生悲怆,如乐府之顿挫,得建安风骨。"

近代学者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特别推崇其结句:"'长叹知音日'五字,洗尽铅华而悲慨自深,较之鲍照《白头吟》、江淹《恨赋》,别有一种苍凉况味。张九龄《感遇》诸作,实承此脉。"

文学史家傅璇琮先生指出:"此诗在初唐宫廷唱和中独具特色,'清路荷前幸'等句,将个人际遇与自然意象交融,已开王维'积雨空林'之先声。其用典之精切(如郑侨之喻),对仗之工稳('曾联'一联),可见当时馆阁大手笔的功力。"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评价:"姚崇作为开元名相,诗作往往被政绩所掩。此篇以'廊庙桢'自况而以'盐梅实'喻卢,君臣相得之谊与朋友知音之情双重奏鸣,在唐代应制诗中实属异数。末联'新恸''旧游'对举,直启后来元白唱和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