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恩制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同用尧字

2025年07月05日

露渥洒云霄,天官次斗杓。昆明四十里,空水极晴朝。
雁似衔红叶,鲸疑喷海潮。翠山来彻底,白日去回标。
泳广渔杈溢,浮深妓舫摇。饱恩皆醉止,合舞共歌尧。

苏颋

译文

恩制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同用尧字
皇恩浩荡,尚书省同僚共聚昆明池畔宴饮,同以'尧'字为韵赋诗。
露渥洒云霄,天官次斗杓。
恩泽如露水洒遍云霄,天官(指尚书省官员)位列如北斗星般显赫。
昆明四十里,空水极晴朝。
昆明池水阔四十里,晴空倒映碧波,晨光无限美好。
雁似衔红叶,鲸疑喷海潮。
飞雁仿佛衔着红叶掠过,池中巨鲸(石雕)似喷涌海潮般壮观。
翠山来彻底,白日去回标。
青山倒影直透池底,白日西沉又回照峰巅(光影交错)。
泳广渔杈溢,浮深妓舫摇。
渔舟在宽广的湖面穿梭,歌妓的画舫在深水区摇曳生姿。
饱恩皆醉止,合舞共歌尧。
沐浴皇恩众人尽欢而醉,齐舞同歌颂扬尧帝般的圣明。

词语注释

渥(wò):沾润,恩泽深厚。
斗杓(dòu biāo):北斗星的斗柄部分,借指显要职位。
杈(chā):捕鱼工具,此处指渔舟。
舫(fǎng):装饰华美的游船。

创作背景

诗词恩制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同用尧字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天宝初年,唐玄宗励精图治,常于宫廷宴饮之际命群臣赋诗,以彰文治之隆。昆明池,汉武帝所凿,唐时犹为长安胜景,烟波浩渺,舳舻相接。此诗当作于某次尚书省官员奉敕宴集之时,玄宗以"尧"字为韵,命诸臣同赋,盖取"尧天舜日"之意,以颂太平。

诗中"露渥洒云霄"暗喻皇恩普降,"天官次斗杓"以星宿喻百官序列。昆明池水天相接之景,实为盛唐气象之投影。"雁衔红叶""鲸喷海潮"二联,化用汉武昆明池石刻鲸鱼、织女之典,而"翠山""白日"句又见造化神工。末联"饱恩皆醉止,合舞共歌尧",直抒臣子沐浴圣化、歌舞升平之态,恰与《尚书·益稷》"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之境相契。

考《旧唐书·玄宗纪》,开元后期常于春日赐宴曲江、昆明池,张九龄、王维等均有应制之作。此诗虽未明载作者,然其气象宏阔、用典精微,颇类盛唐台阁体风范,当为谙熟宫廷礼仪的文臣手笔。同用"尧"字之限韵,更见当时文臣争骋才思以颂圣德的风尚。

赏析

赏析

此诗以昆明池宴饮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群构建与情感表达,展现了盛唐时期宫廷宴游的恢弘气象与君臣同乐的和谐氛围。全诗在"恩制"主题下,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完美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首联"露渥洒云霄,天官次斗杓"以天象起兴,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取象于天,立格至高"。诗人将晨露拟作天恩普降,北斗星官排列如宴席座次,暗喻君臣秩序。颔联"昆明四十里"化用汉武帝开凿昆明池典故,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指出:"四十里极言其广,空水二字尽得池光天色之妙"。诗中"雁衔红叶""鲸喷海潮"的奇幻想象,被《唐宋诗醇》赞为"体物浏亮,得未曾有",红叶应秋、鲸涛撼海的意象组合,既写实景又暗喻宴席之盛。

情感表达层次丰富
颈联"翠山来彻底"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山水有清音,而君臣得真趣"。诗人以山影倒映、日轮沉浮的动感画面,暗写宴饮从昼至暮的时间流逝。尾联"饱恩皆醉止"直抒胸臆,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特别称许"醉止"二字:"非真言醉,乃状沐恩之酣畅"。末句"合舞共歌尧"用《尚书·尧典》典故,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析:"以尧天舜日比当朝,颂圣而不露谀态,此盛唐应制诗之高格"。

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
此诗在体裁上属"同用某字"的应制诗,却突破形式束缚。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价:"将斗杓、鲸涛等雄浑意象与妓舫、歌舞等宴乐场景熔铸一体,展现盛唐气象"。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更指出其历史意义:"昆明池意象自汉至唐的演变,在此诗中完成从武功象征到文治符号的转换"。

全诗以"尧"字作结,既应制得体,又暗含"君恩如天,臣心似水"的深层意蕴,达到《文心雕龙》所谓"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艺术高度,堪称唐代宴饮诗中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气象宏阔,笔力雄健,真可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刘勰《文心雕龙》语)。首联"露渥洒云霄,天官次斗杓"二句,一起便有凌云之势,清人沈德潜评曰:"发端如凤鸣高岗,以天象入诗而自具雍容气度"。

中二联写景尤见匠心,"雁似衔红叶,鲸疑喷海潮"一联,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盛赞:"体物浏亮,化静为动,昆明池水竟见鲸波之壮"。而"翠山来彻底,白日去回标"十字,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尺幅具万里势,山光水色与日影交辉,真乃化工之笔"。

末联"饱恩皆醉止,合舞共歌尧",元人方回《瀛奎律髓》点评:"结句归美于君而不露谀态,以'尧'字押韵尤见巧思,盛世雅音尽在此中"。全诗诚如明人胡震亨所言:"应制诗之极品,藻丽中存骨力,铺陈处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