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社日崇让园宴得新字

2025年07月05日

鸣爵三农稔,句龙百代神。运昌叨辅弼,时泰喜黎民。
树缺池光近,云开日影新。生全应有地,长愿乐交亲。

苏颋

译文

鸣爵三农稔
举杯庆祝丰收年
句龙百代神
祭祀农神世代传
运昌叨辅弼
国运昌盛靠贤臣
时泰喜黎民
时世太平民欢欣
树缺池光近
疏林透出池光近
云开日影新
云散天晴日色新
生全应有地
万物生长各得所
长愿乐交亲
永愿亲朋享天伦

词语注释

秋社日: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崇让园:唐代皇家园林名
鸣爵:举杯饮酒。爵(jué),古代酒器
三农:指平地、山、泽三种农事,泛指农业
稔(rěn):庄稼成熟,丰收
句龙:传说中土地神后土的儿子,被奉为农神
叨(tāo)辅弼:谦辞,意为依赖辅佐之臣。辅弼指辅政大臣
黎民:百姓,民众

创作背景

秋社日崇让园宴得新字一诗,当为盛唐贤相张说于开元年间在洛阳崇让园秋社宴饮时所制。考《旧唐书》载,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然此篇却透出别样清雅。

秋社乃立秋后第五戊日,古有祭土地神祈丰年之俗。《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崇让园为东都名园,据《河南志》载,其地"引伊水为池,树石幽奇",正与诗中"树缺池光近"相契。张说时任尚书左丞相,故有"运昌叨辅弼"之语,然妙在将个人荣遇与"三农稔""喜黎民"相连,尽显贤相襟怀。

"云开日影新"五字尤见匠心。开元盛世气象,恰似雨霁云散后之新阳,而"新"字既应制题"得新字"之要求,又暗合玄宗改元新政。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评张说诗"得中和之气",此篇以社稷之祀起,以交亲之乐结,中间池光日影点染生色,诚所谓"朝廷大手笔,燕许各鸿篇"也。

赏析

秋日宴饮中的盛世图景与隐逸情怀,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微妙的平衡。诗人以"鸣爵三农稔"开篇,农事丰收的喜悦与礼器相鸣的庄重交织,构建出天人和谐的意境。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句龙百代神"用典之妙,将上古共工氏之子句龙的神话意象融入现实庆典,使农耕文明的永恒性在时间纵深中显现。

颔联"运昌叨辅弼,时泰喜黎民"采用典型的盛唐颂体句式,但"叨"字的谦抑用法消解了庙堂诗的板滞。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分析:"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置于宏大叙事之中,用微妙的措辞维持了颂圣与自持的平衡"。这种双重性在颈联得到更艺术的展现——"树缺池光近,云开日影新"的写景,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以物理空间的通透隐喻政治清明的理想",光影的流动感赋予颂赞诗句难得的灵动之美。

尾联"生全应有地,长愿乐交亲"将诗意推向更高境界。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解读此为"盛世中的隐逸宣言",诗人将宴饮之乐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宋代《文苑英华》的批注者早已注意到,这种表达延续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的精神传统,但在开元盛世背景下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质——不再是对乱世的逃离,而是对治世中个人空间的自觉守护。

全诗最动人的艺术特质在于意象系统的精心构筑:从农耕(三农、句龙)到天象(日影、云开),再到人文(鸣爵、交亲),三重意象群落的递进,完美实现了《诗品》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的创作理想。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此诗"得颂体之正而不拘,具山水之清而不寒",准确道出了其在宫廷诗与山水诗之间开辟的独特美学空间。

点评

此诗雍容典雅,尽显盛唐气象。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曰:"'树缺池光近,云开日影新'二句,状物如在目前,得天然之趣。以池光映树隙,日影透云层,寻常景物中见造化生机,非胸次玲珑者不能道。"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赞其气象:"开篇'鸣爵''句龙'即见庙堂之庄,而转笔'运昌''时泰'处,雍容和雅,有盛世辅弼之音。结句'长愿乐交亲',化用《诗经·鹿鸣》之意,君臣同乐之象宛然。"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更点出其双重意境:"'三农稔'与'百代神'相映,既颂年丰,复怀古德;后联'池光''日影'忽转清丽,遂使庄严宴席顿生空明之致。张说诗往往在台阁体中暗藏山水清音,此其典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