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2025年07月05日

永日奏文时,东风摇荡夕。浩然思乐事,翻复饯征客。
淮水春流清,楚山暮云白。勿言行路远,所贵专城伯。

苏颋

译文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送别唐州高使君赴任
永日奏文时
整日里批阅公文的时候
东风摇荡夕
东风吹拂的傍晚时分
浩然思乐事
心中充满对欢乐往事的思念
翻复饯征客
却又反复地为远行的客人饯别
淮水春流清
淮河春水清澈流淌
楚山暮云白
楚地山峦傍晚的云朵洁白
勿言行路远
不要说前路遥远
所贵专城伯
所珍重的是治理一方的重任

词语注释

饯(jiàn):设酒食送行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浩然:形容广阔、盛大的样子
翻复:反复,表示情感的起伏
专城伯:指治理一方的长官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春风里,洛阳城外的长亭柳色正新。张说执笔写下这首《饯唐州高使君赴任》时,正值大唐官僚体系高效运转的黄金年代。据《旧唐书·职官志》载,唐州属山南东道要冲,刺史乃正四品要职,此番饯别非寻常雅集,实为盛世人才选拔制度的生动注脚。

诗中"永日奏文时"暗合唐代铨选制度,《通典·选举典》记载,春季正是吏部考核官员、颁授新职的时节。御史大夫张说以"东风摇荡夕"的意象,将制度程序升华为诗意的流动——那吹动旌旗的岂止是自然之风,更是朝廷选贤任能的清明政风。

"淮水春流清"的笔触,藏着对赴任者的殷切期许。唐州地处淮水上游,贞观年间曾设都督府,诗人以水喻政,暗用《尚书》"王道平平"典故。末句"专城伯"语出汉代《五等论》,此时化为对刺史勤政的嘱托,在盛唐文人政治的理想中,地方大吏当如春水润泽一方。

这场饯别宴上的墨痕,遂成为开元政治清明的特殊见证。张说笔下流转的不只是楚山暮云,更是一个时代对官僚体系的诗意想象——当律令格式遇见山水清音,便成就了这首融合制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盛唐之音。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饯别为背景,通过时空交织的意象群和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送别诗的典型美学特征。

意象的流动与交融
"永日奏文"与"东风摇荡"构成时空对仗,昼与夕的转换中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淮水春流的清澈与楚山暮云的洁白形成色彩对照,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指出的:"水之动与云之静,春之生机与暮之苍茫,在矛盾统一中构建出立体的意境空间"。这种意象组合既是对实景的描摹,又隐喻着仕途的清澈理想(春流)与现实苍茫(暮云)的辩证关系。

情感的层递与升华
"浩然思乐事"到"翻复饯征客"完成情感转折,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评此联:"乐事在忆,离情在即,一放一收间见笔力"。尾联"勿言行路远"化用《离骚》"路漫漫其修远"而反其意,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的分析:"将屈原式的忧疑转化为盛唐特有的昂扬,'专城伯'之典(出自《汉书》)的运用,使个人离情升华为对友人治国之才的期许"。

盛唐气象的微观呈现
周勋初《唐诗大系》特别推崇此诗"以小见大"的特质:"饯别主题中蕴含着时代精神——'春流清'喻政治清明,'贵专城'显用世之志,在私人化的情感表达里完成对盛唐治世的礼赞"。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情怀的有机融合,正是该诗超越一般送别诗的关键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清丽之笔,绘尽饯别之致。起句"永日奏文时,东风摇荡夕",便觉文思与春风俱荡,悠然有远韵。**明代诗评家钟惺《唐诗归》**尝云:"王维饯别诸作,每于景语中见深致,此诗'淮水''楚山'一联,尤得山水清晖之助。"

"浩然思乐事,翻复饯征客"二句,**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浩然'二字,已见胸次;'翻复'一语,更道尽古今饯行常态。诗人不作寻常惜别语,独开境界。"

至若"淮水春流清,楚山暮云白",**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叹赏:"十字写尽江南烟水,不着一字而离情自现。春水白云,天然对仗,较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别有一种空明之致。"

结句"勿言行路远,所贵专城伯",**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有解:"此等结法,最是右丞高处。看似慰人,实乃勖之,以守土之责代儿女之情,方见大臣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