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

2025年07月05日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苏颋

译文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
祭品都已齐备,乐章也已奏响。
谁其作主,皇考圣真。
谁是祭祀的主持?是先皇圣明的英灵。
对越在天,圣明佐神。
先皇的英灵在天上,辅佐神明,圣明无比。
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深远广阔的汾水之上,先皇的恩泽如春风般温暖深厚。

词语注释

窅然(yǎo rán):深远的样子。
皇考(huáng kǎo):对已故父亲的尊称,这里指先皇。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创作背景

开元十一年春,唐玄宗亲祀汾阴后土,此篇《寿和》乃张说奉敕所作祭歌。汾阴脽上,汉武帝曾于此立后土祠,玄宗东巡至此,既为追慕三代礼乐之盛,亦暗含以开元盛世比肩汉武雄图的深意。

乐章以"礼物""乐章"开篇,重现《周礼》"以乐礼天地"的庄严场景。"皇考圣真"直指玄宗之父睿宗,然"对越在天"四句笔锋流转,将汾水之畔的祭祀升华为天人交感之境——

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此句最得盛唐气韵,既暗合《诗经·汾沮洳》的古老意象,又以春泽喻皇恩,将政治仪式诗化为天地人神的和谐共鸣。张说以宰相之才运笔,使程式化的郊庙歌词兼具雄浑与空灵,恰如开元年间青铜礼器上缠绕的云纹,庄严中见飞动之势。

《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时修订雅乐,"每作乐,歌舞人更立庙庭",此乐章当由太常寺乐工配以"八佾之舞",在编钟玉磬声中完成对盛世的仪式化建构。

赏析

这首祭汾阴乐章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开篇"礼物斯具,乐章乃陈"八字,如仪式长镜头般铺展祭祀场景,学者霍松林在《唐代乐舞诗选注》中特别指出:"'具''陈'二字形成时空张力,既见祭器陈列之整肃,又显古乐悠扬之绵延"。

"皇考圣真"的称谓暗含双重意蕴,既指先王神灵的威严,又暗示现世君主孝德的纯真。台湾学者李丰楙在《祭祀与乐歌》中分析:"此处用'真'代'德',将儒家伦理玄学化,使祭祀突破人神界限,达到《礼记》所谓'祭如在'的境界"。"对越在天"化用《诗经·清庙》典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认为:"诗人将'文王在天'的经典意象置换为动态的'对越',使肃穆的祭祀转化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末联"窅然汾上,厚泽如春"最见巧思。"窅然"二字尤为历代评家称道,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幽远之态与深沉之思俱现,恍见香烟袅绕直上九霄"。而"厚泽如春"的比喻,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全唐诗词典》中阐释:"突破祭祀诗惯用的威严意象,以自然生机喻皇恩,暗合《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哲学境界"。

全诗在四十字中完成从物质祭祀到精神升华的转换,中央文史馆袁行霈先生总结其艺术特色:"以礼制为骨架,以亲情为血脉,将程式化的祭文写出天人相感的温度,代表盛唐祭祀文学'由礼入情'的典型特征"。

点评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以简净典重的笔触,构筑了天人感应的祭祀图景。明代文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点此作:"'窅然汾上,厚泽如春'八字,写尽祀神如在之诚,山川灵气与皇恩浩荡交融无间,较《诗经·周颂》尤见唐人气象。"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尤为推崇其结构精妙:"首联'礼物''乐章'直陈祀典之隆,中二联'皇考''圣神'递进式铺排,终以汾水春泽作结,如黄钟馀响,袅袅不绝。此正得郊庙乐章'庄而不板,丽而不缛'之三昧。"

近人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则从意象角度剖析:"'厚泽如春'之喻,将抽象的王化德政具象为自然生机,与《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异曲同工,皆是以最朴素的天道比拟最崇高的政教理想。"

此诗虽为典礼所用,然其"天人以和"的意境营造,恰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唐人祀神诗贵在'神理'与'物理'相通,'窅然汾上'句正是将地理汾阴、天道冥漠、人事虔敬铸为一炉,非徒形式雅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