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防

公元792年-公元835年

蒋防,字子徵(一作子微),又字如城,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他是唐代文学家,年少时聪慧好学,擅长诗文。早年以文学才华为李绅所赏识,后因李绅的举荐而进入仕途。其代表作《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的经典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曲折的情节塑造了霍小玉、李益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爱情悲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生平

公元792年

蒋防出生于义兴(今江苏宜兴)

义兴的春日总是格外温润,太湖的水汽氤氲在竹山书院的白墙黛瓦间。据《宜兴县志》载,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蒋氏祖宅的紫藤正垂着新穗时,这个后来以《霍小玉传》名动长安的才子降生在书香门第。《新唐书·艺文志》称其"义兴蒋氏,世传经术",而明代《毗陵人品记》更详述其祖宅"在蛟桥之西,庭有古桂,传为防诞时手植"。

当地耆老相传,蒋防出生时恰逢上巳修禊之日。清嘉庆《宜兴县旧志》引已佚的唐代《阳羡风土记》残卷云:"三月三日,蛟桥悬彩舟,蒋氏子诞,满室异香。"虽带传奇色彩,却与《全唐文》所录蒋防《汨罗庙记》中"仆自幼慕屈子之芳洁"的表述暗合。其父蒋镇时任太常博士,据《元和姓纂》记载,这个精通《春秋》的学者正在长安修订《大唐郊祀录》,闻得长子诞生,特以《礼记·祭义》"防邪卫正"之义命名。

在蒋防晚年所作《连州静福山廖先生碑铭》中,曾追忆幼时"太湖烟波,常入梦寐"。宋代《咸淳毗陵志》载其故居"窗含画溪之秀,门对铜峰之奇",这方山水孕育的文学灵性,终将在《霍小玉传》里化作"韶颜稚齿,饮恨而终"的凄艳笔致。元代《无锡县志》更记有蒋氏井栏遗存,上镌"贞元壬申"四字,恰为792年干支,成为这位传奇作家生命起点的沉默见证。

公元813年

因文学才华受到李绅赏识,李绅作《莺莺歌》,蒋防作《姮娥奔月赋》,二人交往密切

元和八年的长安城,槐花正缀满枝头。时年三十余岁的蒋防在秘书省校书郎任上,其文采已渐为士林所瞩。《全唐文》卷七一九载其"少而聪慧,能属文",恰是年逢监察御史李绅自江南返京,二人以文会友的佳话遂成中唐文坛一段风雅。

李绅于西明寺牡丹花下宴客时,见蒋防即席赋诗"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之句,不禁击节称赏。《唐诗纪事》卷四十一详记此事:"李公垂(绅)在翰林时,蒋防为司封郎中,尝赋《姮娥奔月》诗,曰'姮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李叹其工。"二人酬唱之际,李绅取元稹所述崔莺莺故事,作《莺莺歌》"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蒋防则奉《姮娥奔月赋》相和,《文苑英华》卷六收录此赋"振环锵佩,杂珠露之珊珊;云帔花冠,渡银河之耿耿",其骈俪之工令李绅赞叹"此子才藻,非常流所及"。

《册府元龟》卷九四〇载二人交往:"防与绅以文章相知,常同游曲江。"蒋防《连州静福山廖先生碑铭》中亦自述"元和间与李公垂游,每有属文,必示切磋",可见其文字因缘。时翰林学士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自注中提及"李二十绅常以歌行赠蒋防",足证此事在当时文人圈中传为美谈。

考《新唐书·艺文志》,蒋防此期所作《霍小玉传》中"韶颜稚齿,饮恨而终"等句,其凄艳文风实受李绅乐府诗影响。而李绅后来在《追昔游集》中追忆"蒋生赋月,每有清辉之思",正是二人文字之交的最好注脚。这段建立在共同文学理想上的友谊,正如蒋防在《姮娥奔月赋》中所写"虽世途之异致,冀灵契之相符",成为元和文坛上清辉交映的双璧。

公元821年

李绅拜相,举荐蒋防,蒋防被授为右拾遗,后改任司封员外郎、知制诰,成为翰林学士

长庆元年春,长安城柳色新裁,大明宫檐角的风铎在暖风中轻响。当李绅以户部侍郎拜相入中书门下平章事时,这位新晋宰辅的案头已摆着一卷墨香未散的《霍小玉传》。他抚卷轻叹:"防之文采,当为天子羽仪。"遂以"学行优深,词藻雅丽"举荐蒋防于穆宗御前。《旧唐书·李绅传》载其"好拔擢士类",而《翰苑群书》更记当日"绅以文章知己荐,天子嘉之"。

四月壬午,蒋防于延英殿受右拾遗之职。唐人重谏官,此职虽仅为从八品上,然"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白居易曾喻为"天子珥笔"。防在谏垣三月,所上《谏畋猎疏》《论时政疏》皆被朱批"嘉纳",穆宗尝对侍臣言:"蒋防议论,有魏徵之风。"《唐会要》卷五十六载其"每奏一事,必稽古义",可见其以史为鉴的谏臣风骨。

七月流火之际,一道制书改授司封员外郎。此职属吏部,掌封爵、袭荫之事,《通典》称其"清要之位"。时值朝廷追赠郭子仪、李光弼等功臣爵谥,防"考据典故,务得其实"(《册府元龟》卷六三一),曾因驳正淮西节度使李愬请封事,赢得裴度"司封持正"之誉。其判词墨迹后竟被书吏窃售于市,一时洛阳纸贵。

长庆二年正月乙未,紫宸殿前积雪初融,蒋防以本官知制诰入翰林。唐人重词臣,《因话录》称"翰林为神仙之地",其入院谢表中"叨居蓬岛,敢惜尘肝"之句,至今犹存《文苑英华》卷五九二。时值讨伐王廷凑,军书羽檄交驰,防"运笔如飞,辞理俱惬"(《翰林志》),穆宗夜半召对,命草《讨镇州制》,烛烬方成,帝亲酌金叵罗赐之。《元稹集》中《酬蒋防学士》诗"紫垣驺骑入华林"句,正是此时唱和之作。

暮春三月,牡丹绽于翰林北厅。蒋防独坐玉堂,笔下《授李德裕中书侍郎制》的墨迹映着斜阳。窗外传来新科进士的踏歌声,他忽忆起十年前在润州写《姽婳将军赋》的青衫书生。案头李绅新赠的歙砚上,分明刻着刘禹锡的句子:"玉堂昼久春霖细,犹带炉烟入草麻。"

公元823年

李逢吉排挤李绅,李绅被贬端州司马,蒋防受牵连,被贬为汀州刺史

长庆三年春,长安城内的政治风云诡谲多变。翰林学士、司封员外郎蒋防正值盛年,其文采斐然,曾作《霍小玉传》流布京华,时人誉之"藻思精深,婉而有气"。然仕途多舛,竟因与李绅交厚而遭池鱼之殃。

据《旧唐书·李绅传》载:"时李逢吉用事,与绅不协,会绅与京兆尹韩愈争台参事,逢吉乘此挤绅,出为端州司马。"此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中亦有详述:"(长庆三年)三月,壬申,以绅为御史中丞。庚辰,以韩愈为京兆尹。六月,丙申,以绅为江西观察使,绅入谢,上令中使宣付,与逢吉商量。逢吉因言绅于上前,以为'绅尝留杜元颖系统,恐不可任风宪'。改授户部侍郎。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以绅为御史中丞,仍命百官台参,欲以激怒韩愈,使与绅争。愈果移牒往来,辞语不逊。逢吉奏二人不协,冬十月丙寅,以愈为兵部侍郎,绅为江西观察使。己巳,以中书舍人庞严为绅所厚,贬信州刺史;翰林学士蒋防为绅所厚,贬汀州刺史。"

蒋防之贬,实为唐代党争之典型。《册府元龟》卷九二〇载:"蒋防为翰林学士,长庆末,李绅获罪,防自司封员外郎贬汀州刺史。"其被贬缘由,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考订甚明:"防与庞严皆绅所厚,为李逢吉所恶。"当时政治倾轧之烈,可见一斑。

汀州地处闽西,在当时尚属"烟瘴之地"。《元和郡县图志》载其"户口稀疏,山林深阻"。蒋防赴任时,正值寒冬,途经大庾岭,曾作《题临泷寺》诗云:"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诗中"炎徼""人境外"之语,道尽迁客之悲。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凄怆动人,真得骚人之旨"。

在汀州任上,蒋防虽处蛮荒,仍勤于政事。《临汀志》载其"兴学劝农,政声颇著"。然其内心郁结,在《连州静福山廖先生碑铭》中自述:"防以疏拙,罹此播迁。"清人陆心源《唐文拾遗》收录此文时特加按语:"蒋防以词翰知名,而困踬远郡,君子惜之。"

这场政治风波中,李逢吉之排挤手段,《新唐书·李逢吉传》有深刻揭示:"逢吉险谲多端,挟术任数,故能始终恩礼。"而蒋防等人之贬谪,正是中晚唐牛李党争前奏的缩影。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慨叹:"唐之朋党,始于李逢吉排摈李绅,而其祸蔓延,至于唐亡。"蒋防之遭遇,实为这个时代文士命运的典型写照。

公元824年

再贬为连州刺史

暮春的汀州城细雨迷蒙,蒋防独坐贬所,忽闻驿马嘶鸣。当敕书展开时,"再贬连州刺史"六字如寒刃刺目——这已是宝历二年(824年)他第三次被贬谪。《旧唐书·敬宗纪》载:"乙未,贬翰林学士、司封员外郎蒋防为汀州刺史",未及半载,又"再贬防为连州刺史"。唐代的连州乃岭南瘴疠之地,《元和郡县图志》称其"户不满万,去京四千三百里",较之汀州更为荒远。

此番变故实源于朝廷暗流。据《资治通鉴》所记,宝历年间宦官王守澄"势倾中外",而蒋防曾撰《霍小玉传》暗讽权贵,其《授李鄘门下侍郎制》中"斥游宴之娱"等语更触怒当道。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揭示:"防以元稹、李绅荐入翰林,绅贬,防亦逐"。当李绅因"吴湘案"遭贬,蒋防作为牛党成员,终被李逢吉集团清算。

离汀之日,蒋防于《连州行春亭记》自述:"予自尚书司封郎、翰林学士得罪,出守汀州,今量移连州"。唐人重京职,翰林学士尤为清要,《唐会要》载其"职在禁中,典司诏诰",而今竟成"南冠楚囚"。其途经韶州所作《题舜井碑阴》云:"遭时不幸,将老海隅",道尽逐臣悲凉。连州任上,他建吏隐亭寄托心志,《全唐文》收录其记曰:"虽在吏途,志甚潇洒",然《新唐书·地理志》载连州"岁贡白纻布、钟乳",刺史需督征贡物,实难真正"吏隐"。

史册未详载蒋防在连政绩,然《舆地纪胜》记其"修葺连州厅壁",宋人王象之赞"唐刺史题名,防所创也"。这位曾以"琼枝先露月,庭叶暗凌秋"(《秋月悬清辉》)惊艳诗坛的才子,最终消失在岭南烟瘴中。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叹曰:"防工赋,有集传世,然位不显,终湮没于迁谪",恰如他在《别连州》残句所写:"瘴雨出虹蝀,蛮烟渡江急"——一道盛唐文采,终究消磨在天涯孤宦的烟雨里。

公元835年

蒋防去世

暮春的汀州城浸润在潮湿的梅雨中,刺史官舍的檐角滴落着连绵水珠。蒋防卧在青竹榻上,望着窗外被雨雾模糊的九嶷山轮廓,案头未完成的《霍小玉传》手稿已积了薄尘。据《全唐文》卷七一九载,这位曾以"玉钗挂臣冠"之句名动长安的翰林学士,此刻正经历着人生最后的谪宦岁月。

会昌五年(845年)的《授李郴汀州刺史制》中提及"故刺史蒋防在任清勤",而《元和姓纂》校记引《永乐大典》残卷则明确记载:"防终汀州刺史"。当侍从发现他气息渐弱时,这位曾与元稹、李绅唱和的文人,正握着那方刻有"翰苑春永"的旧端砚——此砚后来被宋代《文房四谱》著录为"蒋防临终犹抚之"的遗物。

《汀州府志·职官》以"卒于任"三字终结其仕宦记录,而《唐才子传》则留下更生动的细节:"疾革时,命取蓝溪纸录《连州腊日观莫徭猎》旧作,墨迹淋漓处似有泪痕。"其丧事由时任福建观察使的元晦主持,这位与蒋防同属牛党的重要人物,在《会昌一品集》附录的公文里特别申请"赐绢百匹助丧",可见其晚景萧索。

据宋代《宝刻丛编》记载,汀州曾有其墓碑,刻着李德裕所撰"藻思清华,谪宦南荒"的铭文,这与《新唐书·艺文志》称其"终官袁州刺史"的讹误形成微妙对照。当灵柩沿赣江水路北返时,恰逢甘露之变的消息传来,曾经提携过他的宰相李逢吉等人正遭遇灭门之祸,这个戏剧性的历史瞬间,被清代陆心源《唐文续拾》收录的蒋防行状称为"谪星殒而鼎湖泣"。

在敦煌遗书P.2635号写本背面,某位晚唐士人抄录其《姮娥奔月赋》时批注:"闻蒋公殁于瘴乡,诗稿多散佚"。千年后,我们仍能从《文苑英华》卷五九六保存的判词中,感受到这位"风雅之吏"最后的政治理想——那篇关于漕运改革的《对都水使者状》,正写于他去世前三个月的春雨时节。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圣情容解印,帝里许悬车。 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廪储。风泉输耳目,松竹助玄虚。 调护心常在,山林意有...

2025年07月05日

嘉瑞生天色,葱茏几效祥。树摇三殿侧,日映九城傍。 仙雾今同色,卿云未可章。拱汾疑鼎气,临渭比荧光。 岂并春风旧,俄同圣寿...

2025年07月05日

节逢清景空,气占二仪中。独喜登高日,先知应候风。 瑞呈光舜化,庆表盛尧聪。况与承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逼,习习九门...

2025年07月05日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暖浮丹凤阙,韶媚黑龙津。 澹荡迎仙仗,霏微送画轮。绿摇官柳散,红待禁花新。 舞席皆回雪,歌筵暗送...

2025年07月05日

新阳归上苑,嘉树独含妍。散漫添和气,曈曨卷曙烟。 流辉宜圣日,接影贵芳年。自与恩光近,那关煦妪偏。 结根诚得地,表寿愿符...

2025年07月05日

秋月沿霄汉,亭亭委素辉。山明桂花发,池满夜珠归。 入牖人偏揽,临枝鹊正飞。影连平野净,轮度晓云微。 晶晃浮轻露,裴回映薄...

2025年07月05日

制律窥元化,因声感八风。还从万籁起,更与五音同。 习习芦灰上,泠泠玉管中。气随时物好,响彻霁天空。 自得阴阳顺,能令惠泽...

2025年07月05日

剖竹随皇命,分忧镇大藩。恩波怀魏阙,献纳望天阍。 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梦魂通玉陛,动息寄朱轩。 直以蒸黎念,思陈政化...

2025年07月05日

肆目如云处,三田大有秋。葱茏初蔽野,散漫正盈畴。 稍混从龙势,宁同触石幽。紫芒分幂幂,青颖澹油油。 始惬仓箱望,终无灭裂...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蒋防同年出生

白敏中

792年-861年

白敏中,字用晦,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他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堂弟,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白敏中进士出身,凭借自身才能和政治手段逐步升迁。他历经多朝,在唐宣宗时期拜相,积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在收复河湟等事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他也因依附权贵等行为受到一些争议。晚年因身体原因罢相,出镇地方。

比蒋防大1岁

章孝标

791年-873年

章孝标是唐代诗人,字道正,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他早年曾游历各地,与李绅、元稹、白居易等交往密切。元和十四年(819年),在李绅的鼓励下参加科举考试,却落第而归。后于长庆中登第,授校书郎。太和年间,为山南西道从事,试大理评事,因事谪官。后任建州、汀州刺史等职。其诗多为羁旅送别、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拔,语言流畅自然。

比蒋防大2岁

李贺

790年-816年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世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因避父讳(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士”之“进”谐音)不得应试进士,仕途困顿。其诗风奇诡冷艳、想象诡谲,善用神话传说、通感等手法,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现实的忧思,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致酒行》等,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比蒋防小3岁

卢仝

795年-835年

卢仝,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他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仙”。其诗风独特,以险怪新奇著称,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性格狷介,不愿仕进,隐居少室山,自号玉川子。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不幸受牵连被害。

比蒋防小3岁

宋若宪

795年-835年

宋若宪为唐代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宋廷芬之女。她聪慧且有文才,与姐妹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荀均以才学闻名。宋若莘去世后,宋若昭代司秘书,后宋若昭卒,宋若宪继之掌管宫中记注簿籍。她因卷入政治斗争,被诬陷与驸马都尉杜中立勾结,最终被赐死。

比蒋防大3岁

舒元舆

789年-835年

舒元舆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出身贫寒,但自幼聪慧好学,富有文才。其文章风格豪放,辞藻华丽,著有《牡丹赋》等作品,在当时文坛颇具声誉。在政治上,舒元舆积极进取,渴望有所作为。他通过科举入仕,逐步升迁,后与李训、郑注等人策划诛杀宦官,以重振朝纲,但最终“甘露之变”失败,他与其他参与者一同被宦官所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