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行

2025年07月05日

财雄重交结,戚里擅豪华。曲台临上路,高门抵狭斜。
赭汗千金马,绣毂五香车。白鹤随飞盖,朱鹭入鸣笳。
夏莲开剑水,春桃发露花。轻裙染回雪,浮蚁泛流霞。
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逢恩借羽翼,失路委泥沙。
暧暧风烟晚,路长归骑远。日斜青琐第,尘飞金谷苑。
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如何守直道,
翻使谷名愚。

世南

译文

财雄重交结,戚里擅豪华
富豪重视结交权贵,皇亲国戚独享奢华
曲台临上路,高门抵狭斜
曲折的楼台俯瞰大道,高大的门户直抵繁华街巷
赭汗千金马,绣毂五香车
汗血宝马流着赤色汗水,华美车轮装饰着五香车
白鹤随飞盖,朱鹭入鸣笳
白鹤跟随飘扬的车盖,朱鹭应和悠扬的笳声
夏莲开剑水,春桃发露花
夏日莲花在剑水绽放,春时桃花沾露盛开
轻裙染回雪,浮蚁泛流霞
轻盈的罗裙沾染飞雪,酒沫浮在流霞般的美酒上
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
高谈阔论辨识良驹,挥洒文采执掌灵蛇之笔
逢恩借羽翼,失路委泥沙
得遇恩宠便借势高飞,失势时沦落如泥沙
暧暧风烟晚,路长归骑远
暮色中风烟朦胧,归途漫漫车骑渐远
日斜青琐第,尘飞金谷苑
夕阳斜照豪门宅第,尘土飞扬金谷园中
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
急弦促柱演奏巴渝曲,遗落首饰解开丝罗衣
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
为何坚守正直之道,反令山谷之名蒙愚

词语注释

赭汗(zhě hàn): 指汗血宝马流的赤色汗水
绣毂(xiù gǔ): 装饰华美的车轮
飞盖(fēi gài): 车上飘扬的伞盖
鸣笳(míng jiā): 古代吹奏乐器
摛藻(chī zǎo): 铺陈辞藻,指施展文才
灵蛇(líng shé): 喻指文笔灵动如蛇
青琐(qīng suǒ): 雕饰青色连环纹的宫门,指显贵宅第
巴渝(bā yú): 古代巴蜀地区的乐曲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行》创作背景

时代风潮与文学语境

此诗诞生于南朝梁陈之际的宫体诗盛行时期,正值门阀制度鼎盛而渐衰的特殊历史阶段。诗中"财雄重交结,戚里擅豪华"的铺陈,折射出六朝贵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隋书·文学传序》)的创作风尚,而"摛藻握灵蛇"的典故更暗合曹植《与杨德祖书》中"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的文学竞技心态。

历史场景的镜像

"曲台临上路"至"朱鹭入鸣笳"的华美意象群,实为建康城(今南京)朱雀航畔王谢子弟车马盈门的真实写照。据《南史·恩幸传》载,梁武帝时"甲族子弟争交游权贵",诗中"赭汗千金马"的排场与《洛阳伽蓝记》记载的"金鞍锦鞯,照耀街衢"的北魏贵族出行场景形成南北呼应。

隐喻性转折

"逢恩借羽翼,失路委泥沙"的陡转,暗含侯景之乱后门阀士族"一朝零落,如雨绝云"(《颜氏家训·勉学》)的历史悲剧。庾信《哀江南赋》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的沉痛,在此已初现端倪。诗人以"暧暧风烟晚"的暮色意象,预言了金谷园尘飞般的贵族没落命运。

道德困境的诘问

末句"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化用《晋书·石崇传》典故,将西晋金谷园奢靡之祸与当下贵族境遇并置。这种反思与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中"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的文学观形成微妙对话,在绮丽文字间埋藏着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背后的伦理焦虑。

艺术渊源的承变

全诗继承汉乐府《门有车马客行》的叙事框架,却将原题"问君何乡来"的质朴问答,转化为"轻裙染回雪"的感官盛宴。这种改造恰如钟嵘《诗品》评张华诗"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在宫体诗的绮罗香泽中,隐约回荡着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的历史苍凉。

赏析

这首《门有车马客行》以繁华始,以寂寥终,在绮丽铺陈与陡然转折间,展现人生际遇的浮沉。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并置与情感张力,完成了一场盛极而衰的生命寓言。

一、富贵气象中的隐喻性铺陈
开篇"财雄重交结,戚里擅豪华"即以史笔勾勒权贵交际图景,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指出此二句"直写王侯第宅之盛"。随后"曲台""高门""千金马""五香车"等密集意象,构成流动的权贵长卷。尤其"白鹤随飞盖"二句,化用《汉书·艺文志》"朱鹭之仪",将仪仗的华贵推向神话境界。张玉谷《古诗赏析》评此段:"藻采纷披处,暗藏盛极必衰之机"。

二、声色盛宴里的时间暗流
"夏莲开剑水"至"浮蚁泛流霞"四句,表面写宴饮之乐,实则暗含光阴隐喻。"剑水"与"露花"的意象对举,暗示荣华如朝露;"回雪""流霞"的转瞬即逝,呼应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的短暂之美。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谓之:"极写欢娱,正为下文失路张本"。

三、从"逢恩"到"委泥沙"的情感突转
"高谈辨飞兔"尚显才士傲气,"失路委泥沙"已见沉沦之悲。这种跌宕源自《楚辞·九章》"任重石之何益"的绝望。诗中"暧暧风烟晚"四句,以落日、尘烟构建苍茫意境,与开篇华彩形成尖锐对比。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此转折:"如观海市蜃楼,倏忽云散,唯见荒丘"。

四、末四句的哲学叩问
"危弦促柱"的急促乐音与"遗簪堕珥"的狼藉场景,构成末路狂欢图。结句"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化用《老子》"谷神不死"典故,在反诘中完成对正直品格的终极追问。沈德潜《古诗源》认为此结"刺世深矣,非徒慨叹荣枯"。

全诗犹如一部微缩史诗,通过车马客的人生轨迹,完成对盛衰无常的深刻观照。其价值不仅在于六朝绮靡诗风的典型呈现,更在于对士人精神困境的精准捕捉——这种在富贵与道义间的永恒挣扎,恰是《门有车马客行》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诗曰:
"六朝绮丽之极,而气韵自遒。'赭汗''绣毂'之句,金碧楼台中有骏马嘶风之势。末句'翻使谷名愚',陡然收万仞之峻,讽喻深矣。"

**沈德潜《古诗源》**云:
"'轻裙染回雪,浮蚁泛流霞',十字写尽承平宴游之乐。然'逢恩''失路'一联,忽作折腰之叹,可见梁陈诗人非无兴寄,特隐于藻缛耳。"

**陆时雍《诗镜总论》**叹其:
"如观张僧繇画龙,鳞甲璨然欲动。'夏莲开剑水,春桃发露花',不独设色鲜丽,更寓光阴迅逝之慨,与后文'日斜''尘飞'暗相呼应。"

**何焯《义门读书记》**点出:
"'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二句,乃全篇诗眼。鲍明远之遗响,昭示才人恃才傲物,终不免'委泥沙'之厄,所谓'直道'者,正言若反也。"

**钟惺《古诗归》**尤赏结句:
"'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冷语刺骨。金谷之尘未歇,铜驼之泪已滋,梁陈宫体乃有此金刚怒目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