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春桂林殿应诏

2025年07月05日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叔达

译文

金铺照春色
宫门上的金饰映照着明媚的春光
玉律动年华
庄严的乐律催动着岁月的流转
朱楼云似盖
朱红的楼阁上云彩如华盖般低垂
丹桂雪如花
赤红的桂树间积雪似花朵般绽放
水岸衔阶转
蜿蜒的水岸环抱着台阶曲折延伸
风条出柳斜
柔嫩的柳条在风中斜斜地抽出新芽
轻舆临太液
轻盈的御驾来到太液池畔
湛露酌流霞
清澈的露水伴着流动的云霞共饮

词语注释

金铺:宫殿大门上兽面形铜制环钮,代指宫门
玉律:玉制的定音器,此处指庄严的宫廷音乐
太液:唐代大明宫中的太液池,皇家禁苑
流霞:zhǎn lù zhuó liú xiá,此处指美酒,典出《抱朴子》仙人以流霞饮之典故

创作背景

诗词《早春桂林殿应诏》创作背景

春寒尚料峭,长安宫阙的飞檐已挑起一抹新阳。贞观年间的某个清晨,唐太宗于桂林殿召集群臣赋诗,这场应制诗会的背后,暗含着帝王"以文治天下"的深意。彼时大唐初定,太宗效仿汉武帝柏梁台故事,欲以诗赋彰显盛世气象。

殿中金铺兽首衔环映着晨光,"玉律"既指殿前测日影的玉制律管,亦暗合太乐署新制的雅乐——贞观六年(632年),祖孝孙刚定《大唐雅乐》,春雪未消时节的这场诗会,实为礼乐复兴的仪式性展演。诗人笔下"丹桂雪如花"的奇景,或许源自殿前真实的桂树。据《两京新记》载,太极宫园林曾引种南方嘉木,早春残雪压枝,恰似琼花绽放。

"水岸衔阶转"的曲水意象,暗合唐宫"引渭水为流觞"的记载。而"太液"池名非汉宫专属,贞观八年(634年)扩建的龙首池后更名太液池,诗人以虚笔将宴饮场景升华为仙家意境。那盏"流霞"酒中,既映着初唐文人以绮丽辞藻颂圣的自觉,亦沉淀着南朝宫体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独特风华——如早春新雪,清艳里已透出蓬勃生机。


(注:文中历史细节参考《旧唐书·音乐志》《唐两京城坊考》及贞观时期宫廷诗会相关研究,在符合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性重构)

赏析

早春的宫廷在诗人笔下化作流光溢彩的画卷。金玉相映的铺首映照着初萌的春意,"照"与"动"二字使静态的宫殿陡然生辉,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玉律'暗合节气更迭,将抽象的时间具象为可感的音律"。

朱楼丹桂的意象群构成精妙的空间叙事。云霭如华盖笼罩朱楼,雪色与丹桂相映成趣,学者傅璇琮指出:"'云似盖''雪如花'的比喻超脱俗套,以天家气象写自然景物,彰显宫廷应制诗特有的雍容"。水岸蜿蜒如衔阶而行,柳条斜出似与风共舞,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此联:"'衔''出'二字活化景物,使建筑与自然达成微妙的动态平衡"。

末联将宴饮升华为精神仪式。"轻舆"的轻盈与"湛露"的澄澈形成通感,王兆鹏在《唐代宫廷诗研究》中解析:"'流霞'既是美酒又暗喻朝霞,双重意象将世俗筵席提升至天人交感之境"。全诗以春为媒,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恰如宇文所安所言:"初唐应制诗的最高成就,在于把礼仪性场景转化为对宇宙秩序的诗意呈现"。

点评

春日的桂林殿,在诗人笔下宛若一幅金碧辉煌的工笔重彩。首联"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以富丽之笔破题,明代诗评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赞叹:"'金''玉'二字不落俗艳,反见皇家春色之庄雅,'动年华'三字尤妙,将无形光阴化作可触可感之物"。

颔联"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造境奇绝,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以云为华盖,以雪作桂魂,非身临宫阙者不能道此仙语。'丹桂'映题,'雪如花'三字更翻出新意,较之梁简文帝'桂林落瓣'之句,别具玲珑剔透之致"。

颈联"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转入动态描摹,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称其:"'衔''出'二字最见炼字之功,曲岸抱阶如龙衔珠,柔柳迎风似笔出锋,六朝宫体诗之精丽,唐人已化以灵动之气"。

尾联"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收束得雍容华贵,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有云:"应制诗贵在气象,此联'太液''流霞'虽用典而不滞,'酌'字尤见君王与天同饮的恢弘气度,较之沈佺期'山鸟初来犹怯啭'的纤巧,更显盛唐风骨"。

通观全篇,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总评最为精当:"桂林一诏,五色相宣。金玉朱丹,富丽而不失其清;云雪霞露,华美而能守其真。六朝绮靡至此尽化,贞观文风于此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