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卧病家园》创作背景考略
唐风浸骨,病榻萧然。此诗或作于陈子昂仕途失意、归隐养疴之际。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曾以"纵横策"献《上大周受命颂表》的子昂,渐觉"寂寞道为家"的幻灭。史载其屡次触怒武氏政权,圣历元年(698年)解官归侍老父,蜀地山川间,病躯独对青灯。
"灵台友"之思,暗合其在长安与司马承祯等方外之交游。《云笈七签》载当时道风炽盛,"栖真太霞"正是初唐士人常见的仙道寄托。而"白社客"用董京洛阳白社典故,"青门瓜"化用秦东陵侯邵平种瓜事,双重隐喻中,可见子昂将汉末隐士与故国贵族意象熔铸——这恰是武周代唐后,旧朝文人的典型心绪。
药炉经卷间,诗人以"还丹""云芽"的道教意象构筑精神避难所。然《新唐书》本传称其"居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可知所谓闲居物华,实为血泪凝成的文字禅。此诗表面冲淡,内里却奔涌着从纵横术到丹鼎术的绝望转型,正是初唐寒士在政治冰川期的心灵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