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烽火骤燃北疆。武后诏梁王武三思为帅,屯兵边陲。时值白露为霜之节,金风肃杀之际,崔融以著作佐郎之职随军东征。陈子昂临别执笔,墨中凝着盛唐文人特有的家国襟怀——那"王师非乐战"的沉吟,恰是初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理想在纸帛间的回响。
烽燧台上的硝烟与卢龙塞外的朔风,在诗人笔下化作"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的苍茫意象。彼时唐军新败黄獐谷,陈子昂以"莫卖卢龙塞"暗谏梁王莫效曹操旧事,更以"麟阁名"为喻,将汉代麒麟阁功臣的典故化作对同僚的殷殷期许。字里行间,既见初唐士人"慎佳兵"的战争哲学,又透露出对崔融等文士"投笔从戎"这一历史场景的深切观照。
史载崔融后撰《从军行》,其"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之句,恰与此诗形成跨越时空的唱和。当幕府文书与边塞角声同时震荡在辽东大地时,陈子昂这五言律诗便成了盛唐边塞诗潮的先声,在青铜剑戟与狼毫竹简的交错中,刻下了文士从戎的独特精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