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2025年07月05日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子昂

译文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在驿馆告别周地故国,驾着马车返回京城。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地势连接着函谷险关,河流通向广阳古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回望远处楼台隐现,前路漫漫烟雾缭绕。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别说我像折翅的鸟儿,贫贱之中更见真情。

词语注释

骖(cān):古代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函谷塞:函谷关,古代著名关隘。
广阳城:古地名,在今北京西南。
落羽:字面指鸟掉羽毛,比喻科举落第。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年间,陈子昂应试落第,自长安西归,途经洛阳时与刘祭酒、高明府两位友人话别,遂作此诗。时值初唐科举制度初创,士人"以文章达"者十不一二,子昂虽负"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卢藏用《陈氏别传》),然首试不第,诗中"莫言长落羽"正暗喻此番折翼。

考洛阳"别馆"当指东都官署客舍。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两京往来必经函谷要隘。诗中"地连函谷塞"既实指归途险峻,又暗用老子出关典,喻示功名幻灭;"川接广阳城"则遥望涿郡故里(广阳郡为子昂家乡剑南道旧称),显羁旅之思。

刘祭酒疑为国子监刘思礼,时掌国学教育;高明府或为洛阳某县尊称。二人于子昂困顿时殷殷相送,"贫贱一交情"化用《史记·汲郑列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典故,更见初唐士林风义。子昂后于《蓟丘览古》中再叹"逢时独为贵",与此诗"望迥楼台出"之仕途渺茫遥相呼应,折射出寒门士子在贵族政治余绪中的典型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的怅惘与友情的慰藉交织成篇,展现了初唐文人特有的清峻风骨。诗人通过空间与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出苍茫深沉的意境。

首联"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以地理意象暗含人生境遇的转折。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分''入'二字形成空间切割,暗示诗人落第后身份认同的撕裂感。"周国故地与汉京新途的对照,恰似理想与现实的分野。

颔联"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延续空间拓展,函谷天险与广阳水脉构成宏阔背景。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评点:"连、接二字使地理意象产生绵延之势,将个人漂泊置于历史长廊中,得杜甫'星垂平野阔'之先声。"山川的雄浑更反衬出个体的渺小。

颈联"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转入朦胧的视觉意象。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楼台象征未竟的功业,烟雾暗示前路的迷茫,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源自鲍照《芜城赋》的意象传统。"诗人以渐行渐远的视角,完成从具象到心象的升华。

尾联"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卒章显志,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此联:"'落羽'喻指科举失利,却以凤凰非梧桐不栖自况,而'贫贱交情'四字力透纸背,较之鲍照'贫游不可忘'更见唐人骨鲠。"这种困顿中的相知,正是初唐士林最珍贵的风义。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论:"将建安风骨与齐梁声律完美融合,地理意象的排布暗合情感律动,展现由隋入唐诗风的典型过渡特征。"诗人以空间转换写心理历程,用景物层递衬精神坚守,最终在失意中升华出人性光辉。

点评

此诗以离筵为引,展陈子昂"天地悠悠"之思,而别具温润气象。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唐诗镜》中评曰:"'地连''川接'二句,有尺幅千里之势,而'望迥''途遥'复作层递,遂令关河形胜尽收眼底。落羽之叹不堕哀音,转见风骨,此子昂所以异于六朝萎靡者也。"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点出其精神内核:"结句'贫贱交情'四字,力透纸背。祭酒高明府辈,当以黄金铸之。子昂此作,盖不独为赠别,实自写其磊砢不平之气。"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尤赏其空间构建:"前六句次第展开地理图卷,函谷、广城、楼台、烟雾,皆作离心式辐射状。末二句忽收束如万弩骤驻,所谓'挫刚为柔'者,盛唐别调已肇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