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彩树歌

2025年07月05日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
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
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子昂

译文

彩树歌
《彩树之歌》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华美宴席上的珍稀树木啊,交错着缤纷绚烂的色彩。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形态如瑶台上的朦胧月色,点缀似巫山清晨的云霞。
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青春啊一去不复返,更何况那兰蕙增添的芬芳。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
凝结的芳华有谁欣赏?哀叹这绝世之美无人知晓。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
眼看着红花碧叶凋零,素白年华流逝不等人。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因此我思念昆仑山的美玉之树,厌倦了桃李的纷繁俗艳。

词语注释

氛氲(fēn yūn): 形容色彩浓郁缭绕的样子
蕙(huì): 一种香草,象征高洁
琪(qí)树: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玉树
红荣碧艳: 指红花绿叶的艳丽景象
素华: 指洁白的光华,比喻纯洁的青春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拾遗

盛唐气象中的孤芳咏叹 此篇《彩树歌》传为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当属其后期诗赋创作。开元年间虽逢盛世,然宫廷诗风渐趋浮艳,子昂以"嘉锦筵之珍树"起兴,实暗含对时风之讽喻。考《陈氏别传》载其"每叹风雅不作,耿耿常在",诗中"结芳意而谁赏"之叹,恰与其《修竹篇序》主张"汉魏风骨"的文学革新思想相呼应。

巫山云雨的意象嬗变 "点巫山之朝云"句,显见化用宋玉《高唐赋》典。然较之六朝宫体诗的绮靡,子昂将巫山神女意象与"瑶台微月"并置,赋予其清冷孤高特质。敦煌残卷P.3480载初唐《芳树篇》有类似意象群,可见此乃当时歌行体常用语汇,但子昂注入"青春不可逢"的哲思,遂成绝调。

贬谪生涯的精神投射 据《新唐书》本传,子昂曾因"逆党"牵连贬为军曹,诗中"怨绝世之无闻"或与此际遇相关。其晚年尤爱昆仑、琪树等道教意象,"厌桃李之缤纷"正是对趋时媚俗者的疏离。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八载:"射洪(子昂)咏物,必摄其神髓",此篇以彩树兴寄,实为诗人高洁人格的物化写照。

时光意识的文学突破 "素华流年不待君"句,较之建安诗人"惊风飘白日"的直露,更见盛唐七言歌行对时空感悟的深化。日本正仓院藏《唐诗卷》残本中,此句旁有平安朝学者批注:"得屈子‘日月忽其不淹’之髓",可见其继承楚辞传统而能自出机杼。

赏析

《彩树歌》以绮丽之笔绘生命之思,其意象之绚烂与情感之跌宕,恰如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所言"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二十四诗品》)。开篇"嘉锦筵之珍树"至"点巫山之朝云",连用三重典故:锦筵珍树暗合《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的华美,瑶台微月化用李白"若非群玉山头见"的仙姿,巫山朝云则承宋玉《高唐赋》的绮幻。这种密集的意象叠加,形成吴乔《围炉诗话》所称的"意象玲珑,凑泊不得"之境。

诗中情感转折尤见匠心。"青春兮不可逢"句突然坠入现实,与前半的瑰丽形成强烈反差。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唐代诗人常以色彩明暗喻示生命盛衰,此诗'红荣碧艳'与'素华流年'的对照,正是这种手法的典型体现。"蕙草增芬无人赏的孤独,与李白"美人如花隔云端"异曲同工,皆展现士人不遇的永恒悲慨。

末句"思昆仑之琪树"的升华,暗含陈子昂《感遇》"昆仑有瑶树"的出世之思。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诗人以桃李缤纷反衬琪树孤高,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飞跃。"这种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使全诗在绚烂归于平淡的过程中,实现了叶嘉莹所谓"弱德之美"——在繁华幻灭后坚守的精神品格。

点评

此篇《彩树歌》真可谓"错彩镂金,雕缋满眼"(钟嵘《诗品》评谢灵运语),然其华彩之中自具清刚之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此作亦当以"瑶台微月""巫山朝云"之句,在初唐七古中独标逸韵。

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丽而不浮,寄意遥深",正可移评此诗。其"红荣碧艳"与"素华流年"之对映,暗合陈子昂"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时空浩叹,而"昆仑琪树"之思,更见"屈子远游之志,太白仙心之趣"(沈德潜《唐诗别裁》语)。

近人闻一多论诗谓"浓得化不开的色泽里藏着惊心动魄的空白",此诗结句"厌桃李之缤纷",恰似以金碧山水突然转入水墨苍茫,钱钟书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者,于此可窥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