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侠篇(一作侠客行)

2025年07月05日

洛阳丽春色,游侠骋轻肥。水逐车轮转,尘随马足飞。
云影遥临盖,花气近薰衣。东郊斗鸡罢,南皮射雉归。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子良

译文

洛阳丽春色
洛阳城春色绚丽
游侠骋轻肥
游侠们骑着肥壮的骏马驰骋
水逐车轮转
河水随着车轮的转动而流淌
尘随马足飞
尘土随着马蹄的飞奔而扬起
云影遥临盖
云影远远地笼罩着车盖
花气近薰衣
花香近处熏染着衣衫
东郊斗鸡罢
在东郊斗鸡游戏结束
南皮射雉归
从南皮射猎野鸡归来
日暮河桥上
日暮时分站在河桥上
扬鞭惜晚晖
挥动马鞭,留恋这傍晚的余晖

词语注释

骋(chěng):奔驰,驰骋
雉(zhì):野鸡
晖(huī):阳光,光辉

创作背景

诗词《游侠篇》(一作《侠客行》)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诞生于南朝梁陈之际的贵族文学场域,作者徐陵(507-583)作为"宫体诗"代表作家,其笔下游侠形象已非汉乐府《侠客行》的悲壮慷慨,而是折射出六朝贵族审美趣味的雅化书写。梁武帝中大通年间(529-534),建康城"争驰侠客红尘里"(《南史·曹景宗传》),贵族子弟以游猎斗鸡为尚,此诗正是这种社会风气的诗意呈现。

空间叙事

诗人以洛阳为地理坐标展开叙事,实则暗合南朝文人"想象的北方"。据《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洛阳"市西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酝酒为业",游侠少年常聚饮于此。诗中"东郊斗鸡"典出曹植《名都篇》,"南皮射雉"则化用潘岳《射雉赋》,通过历史意象的层叠,构筑出跨越时空的游侠图景。

美学建构

"云影遥临盖"二句可见宫体诗"缘情体物"的特质,车盖与衣香在光影花香中交织,较之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挥袂暗金鞍"的刚健,更显绮丽。末句"扬鞭惜晚晖"暗含《楚辞》"日忽忽其将暮"的母题,在纵情游乐中注入刹那的惆怅,恰如庾信《咏画屏风》"日晚金鞭倦"的贵族式感伤。

社会镜像

诗中"水逐车轮转"的动态描写,与《颜氏家训·勉学》记载梁世贵族"驾长檐车,跟高齿屐"的出行方式相印证。这种对车马仪态的精致刻画,实则是六朝门阀制度下身份意识的文学投射,游侠形象至此已从市井豪杰转化为贵族生活的审美符号。

赏析

这首《游侠篇》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唐代游侠的潇洒形象,通篇洋溢着青春勃发的生命力和纵马驰骋的自由精神。诗人通过多重艺术手法,将游侠的意气风发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

意象的流动之美尤为精妙。"水逐车轮转,尘随马足飞"二句,以动态视角展现游侠疾驰的场景。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逐''随'二字赋予无生命的自然物以主动性,形成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流水与车轮相互追逐,尘土追蹑马蹄,这种互动关系暗喻游侠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中空间转换极具层次感。从"云影遥临盖"的远景,到"花气近薰衣"的近景,构成纵深感强烈的画面。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云影为虚,花气为实;遥临显其飘逸,近薰见其真切,虚实相生中见出游侠的从容气度"。特别是"薰衣"的嗅觉描写,突破了传统视觉意象的局限。

时间线索的编排更见匠心。白昼的斗鸡射雉("东郊斗鸡罢,南皮射雉归")与黄昏的河桥惜晖("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形成完整的时间闭环。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惜晚晖'三字是诗眼,既写对光明的留恋,又暗含人生盛年的短暂,豪迈中透着淡淡的哲理意味"。

情感表达上,诗人采用"以乐景写豪情"的手法。开篇"洛阳丽春色"的明媚背景,衬托出游侠"骋轻肥"的英姿。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特别赞赏末句:"扬鞭动作与惜晖心理构成张力,将游侠的豪放与细腻统一起来,这种矛盾统一正是盛唐精神的典型体现"。

全诗在艺术结构上暗合"起承转合"的古典法则。首联总写游侠出场,颔联颈联分述动态行程,尾联收束于黄昏的怅惘。周啸天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总结:"这种结构如同绘画的散点透视,将不同时空的场景有机串联,形成'游'的流动感与'侠'的立体感"。"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五言短古中,忽作游侠丽句,如见少年控马河桥,鞭梢挑碎斜阳。'水逐车轮转,尘随马足飞'十字,写尽驰骋之态,较之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更添三分逸气。"

近代学者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评点:"'云影遥临盖,花气近薰衣'二句,以自然意象映衬人物风神,非但不觉纤弱,反见游侠潇洒本色。盖六朝余韵至此,已化宫廷脂粉为旷野清风。"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中特别赏析结句:"'扬鞭惜晚晖'五字最妙,将游侠形象从外在的张扬转为内心的沉吟。落日熔金里那一鞭,抽碎了浮世喧嚣,显露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敏感,此乃齐梁诗中罕见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