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2025年07月05日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
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
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连星入宝剑,半月上雕弧。
拜井开疏勒,鸣桴动密须。戎机习短蔗,祆祲静长榆。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
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
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孤。灞池遥夏国,秦海望阳纡。
沙塞三千里,京城十二衢。杨沟连凤阙,槐路拟鸿都。
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云浮西北盖,月照东南隅。
宝帐垂连理,银床转辘轳。广筵留上客,丰馔引中厨。
漏缓金徒箭,娇繁玉女壶。秋涛飞喻马,秋水泛仙舻。
意气风云合,言忘道术趋。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有志惭雕朽,无庸类散樗。关山暂超忽,形影叹艰虞。
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忘情同塞马,比德类宛驹。
陇坂肝肠绝,阳关亭候迂。迷魂惊落雁,离恨断飞凫。
春去荣华尽,年来岁月芜。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
河气通中国,山途限外区。相思若可寄,冰泮有衔芦。

宾王

译文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长久戍守边城,心中怀念京城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
纷扰的尘世之地,匆忙的名利之途
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
命运起伏易变,内心与行迹难以两全
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
年少时怀小山之志,怎敢期望成为大丈夫
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
微光映照美玉,千仞高崖忽现珍珠
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
在棘寺研习三礼,于蓬山追随八儒
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怀揣笔墨愧对后辈,投笔从戎愿为先锋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
北上并非为赵国,西行似是教化胡人
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
清晨锦车催促待命,夜晚刁斗传递号令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战士青丝系盔甲,将军手持黄石兵符
连星入宝剑,半月上雕弧
星辰之光融入宝剑,半月之形刻上雕弓
拜井开疏勒,鸣桴动密须
拜井取水开拓疏勒,击鼓进军震动密须
戎机习短蔗,祆祲静长榆
军事演练如短蔗般迅捷,妖氛平息长榆安宁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
夏末炎热初退,边亭草木早枯
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
层层阴云笼罩古木,萧瑟景色变为荒芜
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
海鹤鸣声嘹亮,城乌尾羽短促
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
芦苇繁茂引出秋色,桂花满枝映衬虚月
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孤
长久行役历经风霜,故乡园圃梦中孤独
灞池遥夏国,秦海望阳纡
遥望灞池如夏国,远眺秦海见阳纡
沙塞三千里,京城十二衢
边塞沙漠三千里,京城街道十二衢
杨沟连凤阙,槐路拟鸿都
杨沟连接凤阙,槐路仿效鸿都
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
璧殿规制如天象,金堤效法北斗枢
云浮西北盖,月照东南隅
云彩飘浮西北如盖,月光照耀东南角落
宝帐垂连理,银床转辘轳
宝帐垂下连理枝,银床转动辘轳声
广筵留上客,丰馔引中厨
盛大宴席留贵客,丰盛菜肴出自中厨
漏缓金徒箭,娇繁玉女壶
漏壶缓流金徒箭,娇艳繁多玉女壶
秋涛飞喻马,秋水泛仙舻
秋涛如飞马奔腾,秋水似仙船泛游
意气风云合,言忘道术趋
意气与风云相合,言语忘却道术追求
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共同矜夸名声已盛,岂肯如鱼沫相濡
有志惭雕朽,无庸类散樗
有志却愧如雕朽木,无用似散落樗树
关山暂超忽,形影叹艰虞
关山暂时超越,形影感叹艰难
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
结网空知羡慕,图谋荣华岂是自欺
忘情同塞马,比德类宛驹
忘情如塞外之马,比德似宛地良驹
陇坂肝肠绝,阳关亭候迂
陇坂令人肝肠断绝,阳关亭候迂回曲折
迷魂惊落雁,离恨断飞凫
迷魂惊动落雁,离恨断绝飞凫
春去荣华尽,年来岁月芜
春去荣华消尽,年来岁月荒芜
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
边愁伤感如郢调,乡思萦绕似吴歈
河气通中国,山途限外区
河气连通中原,山路阻隔外域
相思若可寄,冰泮有衔芦
相思若可寄托,冰融时有衔芦雁

词语注释

遑遑(huáng huáng): 匆忙不安的样子
盈虚(yíng xū): 指命运的盛衰变化
舛(chuǎn): 错乱,不顺
贲(bì): 装饰,光彩
簉(zào): 混杂,夹杂
铅(qiān): 古代书写工具
刁斗(diāo dǒu): 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的器具
祆祲(xiān jìn): 妖氛,不祥之气
嘹唳(liáo lì): 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毕逋(bì bū): 形容乌鸦尾巴短促的样子
郢调(yǐng diào): 楚地的曲调
吴歈(wú yú): 吴地的歌曲
冰泮(bīng pàn): 冰融化

创作背景

诗词《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创作背景

大漠孤烟与长安月色的对峙,在这首诗中凝成一道永恒的文学裂隙。初唐的边塞尚回荡着隋末战乱的余响,诗人以佩剑之手执笔,在军帐烛火下完成了这场跨越三千里的精神跋涉。

一、烽燧照亮的诗行

贞观年间(627—649)的唐帝国虽已平定中原,但西北边陲仍受突厥、吐谷浑侵扰。诗中"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的紧迫,恰是《资治通鉴》载"太宗命李靖击突厥"时期边塞常态的真实写照。诗人作为军中文职,亲历"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的整军场景,却在"层阴笼古木"的肃杀中听见了海鹤的哀鸣。

二、两京记忆的倒影

"京城十二衢"的盛世图景与"沙塞三千里"形成残酷对照。据《两京新记》载,长安城朱雀大街宽百步,而诗人笔下"杨沟连凤阙"的排水系统(龙首渠)正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城市工程。这种记忆在"边亭草早枯"的映衬下,化作"槐路拟鸿都"的怅惘——汉代鸿都门学曾是文人圣地,此刻却成了可望不可即的精神象征。

三、六朝文脉的戍边变奏

"弱龄小山志"暗用《昭明文选》中山涛典故,揭示诗人本为文士的底色。诗中"怀铅惭后进"(铅指书写工具)与"投笔愿前驱"的矛盾,实为班超投笔从戎故事的逆向书写。更值得注意的是"边愁伤郢调"的隐喻——郢中歌谣代表楚文化精粹,此刻竟与"刁斗夜传呼"的胡音混杂,构成文化身份的双重撕裂。

四、时空折叠的抒情艺术

诗人创造性地将《周礼》"三礼"(棘寺所指大理寺)与"蓬山八儒"的典章意象,压缩在"戎机习短蔗"(蔗指箭靶)的军事语境中。这种时空折叠手法,使"漏缓金徒箭"(宫漏计时)与"秋涛飞喻马"(战马奔驰)形成奇妙通感,最终在"冰泮有衔芦"(《淮南子》载雁衔芦而飞)的意象中完成乡愁的升华。

碛西风沙磨洗过的诗句,最终在盛唐边塞诗兴起前三十年,已矗立起一座孤绝的情感纪念碑。那些被"陇坂肝肠绝"碾碎的梦想,终将在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吟咏中得到历史的回响。

赏析

边塞的朔风卷起黄沙,诗人独立戍楼,将满腔的乡愁凝成这首荡气回肠的《久戍边城有怀京邑》。金戈铁马的铿锵与长安槐花的幽香,在诗句中交织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

"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以典雅的庙堂意象开篇,却陡然转入"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的军旅实景。这种强烈的今昔对比,恰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所言:"初唐边塞诗常以空间跳跃制造心理落差,京华的记忆愈美好,边地的现实愈苍凉。"诗人用"连星入宝剑,半月上雕弧"的雄奇意象,将戍边将士的英姿镌刻在塞外的星空下,却又在"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的萧瑟中,泄露出深藏的疲惫。

时空的转换堪称全诗精妙之笔。当"沙塞三千里"与"京城十二衢"并置时,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这种地理上的遥远实为心理距离的外化,杨沟凤阙的繁华记忆在寒笳声中愈发虚幻。"诗人以"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的工笔重彩描绘长安盛景,恰似在戈壁滩上勾勒海市蜃楼,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此手法:"用极度铺陈的京都意象反衬边地荒寒,形成情感上的巨大漩涡。"

最令人心折的是诗中情感的层层递进。从"行役风霜久"的直抒胸臆,到"春去荣华尽"的黯然神伤,最终升华为"相思若可寄,冰泮有衔芦"的隽永寄托。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特别激赏这个结尾:"化用《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的意境,让鸿雁衔着芦苇穿越冰封的河流,将具象的乡愁提炼成永恒的诗歌意象。"这种情感表达,与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瞬间的意象迸发累积的情感能量。

全诗犹如一幅金碧山水与水墨边关的对照长卷,在"战士青丝络"的豪迈与"离恨断飞凫"的缠绵间,奏响了盛唐边塞诗最动人的复调。正如林庚《唐诗综论》所言:"这类作品的价值,正在于把时代气象注入个人体验,让钢剑与玉笛的声响在诗中永恒共鸣。"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及此诗曰:"'扰扰风尘'二十韵,如孤雁唳秋,声彻九霄。子安以少年之笔摹边塞之思,'连星入宝剑,半月上雕弧'句,剑气纵横处犹见盛唐气象。其'陇坂肝肠绝,阳关亭候迂'十字,真可谓血泪和墨,较之鲍照《芜城赋》更添三分苍凉。"

桐城派大家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评注云:"'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化《楚辞》哀郢之悲为戍卒之叹,'春去荣华尽'以下八句,层层递进如叠浪排空。王子安妙在将'槐路拟鸿都'的京华记忆与'沙塞三千里'的荒寒对写,遂令乡思具象可触。"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特标举此诗章法:"前十六韵铺陈边塞风物,'战士青丝络'至'穷色变寒芜'如展李将军金碧山水;后十四韵转入怀京,'璧殿规宸象'诸句忽作富丽之笔,末以'冰泮有衔芦'收束,雁足传书之想,正是六朝乐府遗响而自出新意。"

当代学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析其意境创造:"王勃此诗最得'时空叠映'之妙。'锦车朝促候'与'刁斗夜传呼'构成昼夜循环,'海鹤声嘹唳'同'城乌尾毕逋'形成禽鸟对鸣,而'京城十二衢'的繁华记忆始终如月光般笼罩着边塞苦寒,这种双重时空的抒情方式,实为盛唐边塞诗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