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叙寄员半千

2025年07月05日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
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岐路情虽狎,人伦地本偏。
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

宾王

译文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
卑微的官职在三河道上,自负有十多年的才华。
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
本不该像这样惊惶严厉,只因为正直如弓弦。
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
亲身经历山川险阻,叹息陵谷变迁。
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长叹空自抱膝而坐,短翅怎能冲天高飞。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灵魂归于苍茫大海,望断前方白云深处。
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追求名声徒劳拾取紫绶,隐居独处自谈玄理。
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
不学那多能的圣人,空想那鸿宝仙术。
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
这份志向实在难以放弃,这条道路岂能徒劳无功。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可叹身为刀笔小吏,羞耻于被规矩束缚。
岐路情虽狎,人伦地本偏
虽在歧路上情感亲近,但人伦之地本就偏颇。
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
深深作揖告别时务,独自去寻访山林泉水。
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
寄语两三位知己,生死不再回头。

词语注释

薄宦(bó huàn):卑微的官职。
翮(hé):鸟的翅膀。
讵(jù):怎能,表示反问。
沧(cāng)海:大海。
鸿宝(hóng bǎo):传说中的仙术秘籍。
刀笔吏(dāo bǐ lì):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吏。
绳墨(shéng mò):木匠用的墨线,比喻规矩法度。
岐路(qí lù):岔路,比喻人生的选择。
狎(xiá):亲近。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我独坐青灯下,展卷遥想员半千挥毫写就此诗的光景。那当是武周王朝将倾未倾之际,朝堂上金玉其外,而诗人袖中已藏起一片寒铁。

宦海沉浮十载霜
"薄宦三河道"非是谦辞,实乃血泪凝就。员半千以"十馀年"光阴丈量过洛阳官道的每一块青砖,彼时科举新立,寒门之士本可"直如弦"地一展抱负,却不知这正直在阿谀成风的庙堂里,竟成了最锋利的伤人刃。史载其任武陟尉时遇大旱,甘冒杀头险开仓赈灾,这般肝胆,终化作诗中"不应惊若厉"的凛然长叹。

山河变色笔底寒
"陵谷迁"三字藏着惊心动魄的隐喻。武则天代唐建周,改洛阳为神都,员半千亲眼见证山川易主、礼崩乐坏。他的"吁嗟"不仅为地理变迁,更是对道德倾颓的悲鸣。那支写下《明堂新礼》的笔,此刻竟只能"空抱膝"作无用的长吟,犹如折翼之鸟望着九重宫阙——"短翮讵冲天"五个字,摔碎了多少士人的青云梦。

沧海上飘着的魂
忽见诗人将笔墨掷向浩渺:"魂归沧海""望断白云"。这哪里是隐逸之思?分明是《庄子》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决绝。员半千曾师事名儒王义方,学得满腹经纶,却终究悟透"钓名劳拾紫"的虚妄。史书说他晚年归隐尧山,而诗中"隐迹自谈玄"早露端倪——那玄理中浸着的,怕是"耻从绳墨牵"的孤愤。

青简翻动间,恍见诗人峨冠博带立于终南雪岭,对后世书生作"长揖":"生死不来旋"不是超脱,是寒士骨气在浊世里最后的铮鸣。员半千将半生沧桑炼成这六十个字,每个笔画都刻着士人精神的墓志铭。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内敛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宦海沉浮却坚守本心的士人形象。开篇"薄宦三河道"四句,以"直如弦"自喻刚正不阿的品格,吴小如评此"用《后汉书》典而浑化无迹,将仕途险恶与人格张力并置"(《唐诗鉴赏辞典》)。"坐历山川险"至"短翮讵冲天"构成精妙的空间意象群,葛晓音指出"陵谷迁变暗喻政治风云,而折翼之鸟的意象,正是诗人壮志难酬的具象化投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中段"魂归沧海"六句展现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袁行霈认为"钓名拾紫与谈玄隐迹形成张力,'鸿宝仙'典故的运用,透露出在仕隐矛盾中寻求超脱的典型心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斯志良难已"四句转折尤为深刻,程千帆解为"刀笔吏的自嘲与绳墨牵的抗拒,构成对官僚体制的尖锐反讽"(《古诗考索》)。

结尾"长揖谢时事"将情感推向高潮。莫砺锋特别激赏"生死不来旋"的决绝:"'谢'字不仅是辞别,更是对世俗价值的否定,林泉之志在生死誓言中获得永恒性"(《杜甫诗歌讲演录》)。全诗在结构上呈现"现实困境-精神挣扎-终极抉择"的三重递进,叶嘉莹称之为"初唐知识分子精神史的微型叙事,在进退之间完成了人格的诗性定型"(《迦陵论诗丛稿》)。

诗中"陵谷""短翮""沧海"等意象群构成隐喻系统,罗宗强解析为"地理意象向心理意象的自然转化,体现初唐诗由物象摹写向心灵抒写的过渡特征"(《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而"直如弦"与"绳墨牵"的弦线意象对比,张福庆认为是"对道德准则与制度约束的绝妙诗化处理"(《唐诗美学探索》)。这种刚柔并济的笔法,恰如霍松林所评:"骨气端翔而情韵婉转,预示了陈子昂《感遇》诗的先声"(《唐音阁鉴赏集》)。

点评

施蛰存《唐诗百话》评
员半千此作,以孤弦之音振响于初唐绮丽之间。"直如弦"三字,非独述其宦情,实乃唐人风骨之宣言。其句法瘦硬处可见汉魏遗响,而"陵谷迁""白云前"等意象,已开王右丞"行到水穷处"之先声。

钱钟书《谈艺录》论
"长吟空抱膝"与"短翮讵冲天"之对,犹龙困浅滩而鳞爪犹张。唐人每以禽鸟喻志,此联独出新意——非关羽翼长短,实言天地逼仄,较之鲍照"泻水置平地"更见沉郁。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
全诗以"刀笔吏"与"鸿宝仙"为两极,而"沧海上""白云前"作虚空之转圜。员生非不能学圣,实不愿以多能饰其真,此等决绝,较之嗣宗咏怀更为显豁。末句"生死不来旋"五字,竟有希腊悲剧中安提戈涅赴死之气象。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析
此诗可贵处,在将六朝游仙诗转化为士人精神之寓言。"钓名拾紫"与"隐迹谈玄"本为传统对立,员氏却以"斯志良难已"统摄之,可见初唐文人已开始重构仕隐关系,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埋下伏笔。

附笔
近世出土《员半千墓志》载其"每援琴作《易水》之操",恰可与此诗"直如弦""独往林泉"相印证。千年后读至"岐路情虽狎"句,犹见青袍士子按剑独立于九衢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