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一作洛滨对雪忆谢二兄弟)

2025年07月05日

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
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宾王

译文

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
漂泊的愁绪难以排遣,狂风呼啸更添哀伤。
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
远眺洛川暮色苍茫,皑皑瑞雪纷飞飘扬。
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
积雪辉映书斋帷帐,琴音袅袅萦绕亭台。
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
雪色胜过仙鹤白羽,梅花羞于与之争辉。
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
谢家赏雪雅兴正浓,袁安高卧柴门未开。
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若有隐士踏雪来访,尽兴而归何须匆忙。

词语注释

眇(miǎo):深远难测
冲飙(biāo):暴风
飘飖(yáo):飘荡摇曳
书幌(huǎng):书斋的帷幔
傥(tǎng):倘若
讵(jù):岂、怎

创作背景

朔风卷过洛阳城的黄昏,诗人独倚客窗,望见漫天琼瑶碎玉般的新雪簌簌落在洛水之滨。这是唐高宗显庆年间某个岁暮,彼时杜审言初入仕途,任洛阳县丞。冰棱在檐角折射着残阳,他忽然想起南朝谢惠连《雪赋》中"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的雅致——谢氏兄弟的雪夜联咏,此刻竟成了隔世知音。

雪幕垂落如素绢,将书斋映得透亮。琴台上未收的焦尾琴凝着冷光,恍惚间似有《白雪》古调的余韵在梁间缠绕。这晶莹澄澈的天地,让诗人想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当年剡溪一叶扁舟,兴尽而返的魏晋风度,与眼前谢朓"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诗境叠印交融。

案头砚墨未干,他提笔写下"色夺迎仙羽"的奇句。传说中周穆王驾八骏西巡,西王母赠以皎皎白羽,此刻洛滨之雪竟比仙家羽衣更显圣洁。而"花避犯霜梅"五字更道出造化玄机——本应傲霜的寒梅,在至纯至净的雪魄前也黯然敛蕊。这般灵思,或许正来自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遗韵。

暮鼓声自天津桥畔传来,诗人合上袁安卧雪的典故集。雪愈急,他仿佛看见东晋名士们正在虚空中对他拈花微笑:雪是亘古的诗笺,等待每一个心有灵犀的诗人,续写新的风华。

赏析

诗人以雪为媒,将羁旅之思与高洁之志编织成一幅晶莹的精神画卷。洛川暮色中纷扬的瑞雪,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成为诗人情感投射的绝妙载体。

意象的层叠之美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积彩明书幌"以雪光映帘的视觉奇观,暗喻知识分子的精神澄明;"流韵绕琴台"则通过听觉通感,将雪的飘逸转化为艺术的律动。学者傅璇琮曾指出:"骆宾王善用光影流动的笔法,使静态的雪景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诗中"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的对比,更凸显雪的圣洁——连仙鹤的羽毛都黯然失色,傲霜的梅花也自惭形秽,这种超现实的夸张手法,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以夺色避花的极致描写,构建出雪的纯粹性象征"。

情感的复合维度在时空交错中徐徐展开。开篇"旅思眇难裁"的愁绪,经"旷望洛川晚"的时空延展,逐渐升华为"谢庭赏方逸"的雅趣。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精辟分析道:"诗人将魏晋风流的典故(谢道韫咏雪)化为当代情境,使历史记忆成为现实情感的参照系"。尾联"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暗用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展现出唐代士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命情调,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言:"这种看似洒脱的表白,实则包含着对知音难觅的深切期待"。

全诗在艺术结构上呈现出精致的回环之美。从难以裁减的旅思起笔,到兴尽而返的旷达收束,中间以雪为纽带串联起书幌、琴台、仙羽、霜梅等意象,形成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霍松林先生在《唐诗精品》中盛赞:"骆宾王此作把六朝咏物诗的细腻与盛唐抒情诗的宏阔完美结合,在晶莹的雪世界中照见士人的精神宇宙"。这种将个人羁旅愁思转化为对高洁人格追求的书写方式,正是初唐诗歌向盛唐气象过渡的典型表征。

点评

此诗如雪夜叩扉,清泠中自有一段孤迥之气盘旋。唐人五律至此,已入化境,不独炼字之工,更在神韵之远。

陆时雍《唐诗镜》评曰
"子安此作,雪意满纸而怀人之思愈显。'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二句,虚白处皆成妙谛。谢家兄弟之忆,正在不言中。"

高棅《唐诗品汇》叹赏
"以雪为媒,勾连今昔。'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非止状物精微,实乃以冰玉之笔写鸿蒙之思。末联忽作旷达语,恰似晋人风致。"

钟惺《唐诗归》点出
"王勃此诗最得微茫之致。'旅思'与'冲飙'相激,'旷望'共'飘飖'同远。袁安之扉、子猷之棹,皆在雪霰有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