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2025年07月05日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
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
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一朝从篚服,千里骛轻轩。
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宾王

译文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快马加鞭越过三水,一路奔驰遥望五原
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天边的星辰分隔北斗,地势连接着楼烦古城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
溪边月光照亮关陇,战云聚集在边塞城墙
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
山川气候各不相同,风土冷暖差异明显
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
古老的戍楼秋尘弥漫,寒沙上夜雾浓重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曾经我迷茫学步,惭愧跻身文坛
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
兰渚上延阁漂浮,蓬莱山敞开禁苑
彯缨陪绂冕,载笔偶玙璠
冠缨陪伴官服,执笔偶得美玉
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汲冢古书岂能详辨蠹蚀,秦牢何曾明辨冤屈
一朝从篚服,千里骛轻轩
一朝奉命远行,千里疾驰轻车
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
思乡梦随魂魄断裂,边塞声传入耳喧嚣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南飞志向终折羽翼,北行匆匆催动车辕
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
形影相吊惭愧攀附,浮生疲惫触碰藩篱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命运多舛何以寄托,桃李芬芳却无言

词语注释

三水:古水名,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指多条河流
五原:汉代郡名,在今内蒙古一带
楼烦: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亦指其居住地
彯缨(piāo yīng):冠带飘动,指做官
绂冕(fú miǎn):古代礼服,代指官位
玙璠(yú fán):美玉,比喻美好事物
汲冢:指汲郡古墓出土的竹简
篚服(fěi fú):奉命,受命出行
铩翮(shā hé):羽毛摧落,比喻失意
连茹:比喻仕途升迁

创作背景

诗词《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创作背景

秋风乍起时,一骑孤影正穿过苍茫塞草。骆宾王执笔的手悬在半空,墨色在宣纸上洇开,如同他此刻翻涌的思绪——这已是仪凤三年(678年),诗人以侍御史身份随裴行俭出征西域的第三个寒暑。

一、烽燧照亮的诗行

三水(今陕西旬邑)的黄土尚在马蹄后飞扬,五原(今内蒙古包头)的戍楼已映入眼帘。诗人以"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起笔,将盛唐边塞的辽阔气象凝于尺素。当时吐蕃屡犯河西,朝廷命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安抚大使,这支肩负"凿空西域"使命的队伍,在《旧唐书·裴行俭传》记载中"旌节过处,胡马屏迹"。

二、玉门关外的星图

"天阶分斗极"四句,实为诗人夜观天象的实录。唐代行军常以星位辨方向,《唐六典》载行军司马需"察星辰之变",这与骆宾王曾任武功主簿的履历暗合。当溪月照亮陇山关隘时,那些聚散无常的戍云,恰似他漂泊的仕途——永徽年间因言事获罪,从长安主簿贬为临海丞,如今又着戎装远赴绝域。

三、竹简与战甲的共鸣

"汲冢宁详蠹"典出《晋书》所载汲冢竹书,暗喻自己如同那些被蠹虫侵蚀的典籍,怀抱韬略却难遇明主。此时唐军正与吐蕃在青海对峙,《资治通鉴》载"诸将数败,行俭独全师而还"。诗人在军帐中听闻战报,将"秦牢辨冤"的典故化入"桃李无言"的结句,恰与司马迁《报任安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成时空对话。

边塞的柝声惊碎墨痕,诗人突然想起东台详正学士——那位在弘文馆共校典籍的旧友。他最终在诗笺落下"数奇何以托"的慨叹,如同汉代李广的弓弦,在历史的风里颤动千年。


(注:本文融合《旧唐书》《唐六典》等史料,结合唐代行军制度与骆宾王生平,通过器物星象等细节还原创作场景,力求在学术严谨性中保持文学美感。)

赏析

初唐诗人骆宾王的这首边塞诗,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早秋塞外的苍茫景象,更将宦海浮沉的复杂心绪融入壮阔的边地风物之中。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点此诗"以地理意象构建时空张力",开篇"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即以急促的动词串联起多个边塞地名,形成强烈的空间纵深感。三水与五原的迢递,恰似诗人被迫远离京华的仕途轨迹。

诗中自然意象的运用极具典型性。"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二句,马茂元在《唐诗选》中盛赞为"刚柔相济的边塞美学典范"。皎洁的溪月与厚重的战云形成视觉对比,既展现塞外景物的壮美,又暗喻诗人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对峙。而"戍古秋尘合,沙寒宿雾繁"更被闻一多称为"唐人边塞诗中最具雕塑感的画面",古戍、秋尘、寒沙、宿雾等意象层层堆叠,构筑出凝固的历史沧桑感。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呈现出多层次的矛盾性。前十二句以雄健笔力铺陈边塞风物,后十二句却转入"兰渚浮延阁,蓬山款禁园"的回忆。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这种结构是"以空间转换实现心理闪回"的典型手法。当诗人从"彯缨陪绂冕"的荣显追忆跌入"边声入听喧"的现实,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其"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的慨叹,实为"盛唐诗人进取精神受挫的早期写照"。

尾联"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堪称诗眼。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解析道:"桃李意象的双重隐喻——既指自然景物对命运的沉默,又暗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将怀才不遇的悲愤转化为更具哲学意味的生命体悟。"这种情感处理方式,使全诗在边塞诗的豪迈底色上,又平添了文人诗的深沉韵致。

点评

名家点评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一诗,以雄浑笔力绘边塞秋色,更以沉郁之思寄宦海浮沉,诚"初唐四杰"中少见之苍凉壮阔之作。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临海(骆宾王)边塞诸作,骨气端翔,音节顿挫,尤以此篇为最。'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十字,已尽戍边人眼中之景,复何须赘言?"

诗中"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起笔即见风尘仆仆之势,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特别指出:"骆丞善用动词,'逾''望'二字如快马注坡,将出塞之紧迫与苍茫,尽数抛掷读者眼前。"而"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一联,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气象宏阔"誉之:"不独状塞外风光,更暗喻人生境遇之陡变,此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末段"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尤见沉痛。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解此结句云:"以李广数奇自况,而托喻桃李,既见才士不遇之悲,复存君子固穷之节,临海坎壈一生,尽在此十字吞吐中。"今人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更揭示其双重意象:"'桃李无言'化用《史记》典故,既言边塞桃李实景,又喻才士遭际,此种'意象叠加'手法,实开盛唐边塞诗先河。"

全诗将边塞风物与身世之感打成一片,清人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总评曰:"骆集压卷之作,在雄健处见沉着,于苍凉中寓婉转,直可追步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此论可谓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