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月夜有怀简诸同病》创作背景
暮色浸染闲庭,疏帘外一轮孤月悄然攀上檐角,将清辉洒向人间。此景正映照了诗人骆宾王被囚禁于大理寺狱中的心境——那年的月光,亦如此刻般冷澈。
据《旧唐书》载,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言事触怒武后,被诬以贪赃罪下狱。狱中蟋蟀啼壁、秋露湿衣,他却以诗眼凝视铁窗外的月光,写下《在狱咏蝉》等名篇。而这首《月夜有怀简诸同病》,或作于同期,题中"诸同病"三字,暗指与他一般遭谗被贬的友人。
诗中"山灵响似应,水净望如空"的澄明之境,实为对自由极致的渴望。南朝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的萧瑟,庾信《拟咏怀》"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的孤愤,皆在此夜月下交融。更耐人寻味的是"栖枝绕鹊"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遵渚未鸿"则暗引《诗经·豳风》"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以失巢鸟鹊、迷途孤鸿喻己。
末句"高楼妇"意象尤为凄恻。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载,魏晋时已有《明月照高楼》闺怨曲,曹植更以"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抒志士不遇。骆宾王此作,实借闺怨之壳,浇同病相怜之块垒——那些与他一般困守长安的贬谪之臣,此刻是否也在望月兴叹?
狱中墨痕与月光交织,终成这首穿越千年的囚徒夜歌。清人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中评:"以清华之笔写沉郁之思,楚骚遗响也。"而今日我们重读此诗,仍能触摸到那个秋夜,一个诗人用月光镌刻在历史墙壁上的孤独掌纹。
(注:文中历史细节主要参考《旧唐书·文苑传》《骆临海集笺注》,诗歌意象分析融合了《唐诗品汇》《诗薮》等评述,并佐以汉魏六朝文学传统为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