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

不详-不详

耿湋,唐代中期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耿湋擅长五言律诗,诗风清淡质朴,多描写边塞风光、贬谪愁绪、思乡之情及友人赠别等内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与钱起、卢纶、司空曙等诗人交往密切,常有唱和之作。曾历任左拾遗、大理司法等职,仕途不显。原有诗集传世,后多散佚,明人辑有《耿湋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二卷,存诗一百余首,在中唐诗歌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生平

不详

约活动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卢纶等诗人交往唱和

大历年间,长安城的暮鼓晨钟里,总见耿湋青衫落拓的身影。《唐才子传》载其"性恬淡,寡交游",然每逢曲江宴集,必与钱起、卢纶诸子"把酒赋诗,竟日不倦"。元人辛文房笔下这一幕,恰似《文苑英华》所录"联袂踏青"之景——彼时十才子"各携新句,迭相唱酬",耿湋笔下"河阳城里谢城中"(《赠别刘员外长卿》)之清泠,常与卢纶"林暗草惊风"(《和张仆射塞下曲》)的雄浑相映成趣。

《极玄集》编者姚合曾记耿湋"诗思清峭",其与钱起的交往尤见唐人选唐诗之妙。当钱起于蓝溪写下"潭清疑水浅"(《蓝田溪与渔者宿》)时,耿湋即以"秋月空山寂"(《秋日》)相和,《全唐诗》卷二百六十八存此唱和十余首,句句可见"大历体"之"研练字句"(《唐音癸签》语)。司空曙《残莺百啭歌》中"共待辉光夜渐繁"之句,恰似为这群"沉沦使府"(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考)的才子们写照。

然耿湋之特别,在《中兴间气集》所选"反照入闾巷"(《秋日》)的市井视角。同时代李端《赠耿湋》称其"家贫僮仆慢",而《唐国史补》载十才子"多游贵主之门"时,唯耿湋"独以琴书自娱"。这种矛盾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二卷时化为"简远"诗风,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特录其"古道黄花落"(《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之句,谓有"建安骨鲠"。

不详

登进士第,具体年份不详,此后步入仕途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耿湋登第之年虽湮没于青史,然《唐才子传》卷四"耿湋"条所载"湋,河东人,宝应二年洪源榜进士",恰与《登科记考》卷十"宝应二年进士科"相印证。是年礼部侍郎萧昕知贡举,取进士二十七人,耿湋之名赫然列于洪源、杜黄裳之后,时人谓之"龙虎榜"。

《极玄集》载其"官至左拾遗",而《新唐书·艺文志》更详记"湋终右拾遗"。唐人重清要之职,拾遗乃天子近臣,《唐六典》谓其"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可知耿湋自此步入"拾翠殿前春昼永,蓬莱宫里晓风清"的玉堂生涯。其《元日早朝》诗云"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正是这段金銮奏对的真实写照。

《文苑英华》存其《仙山行》诗"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钱起和诗称"新登麟阁名尤重",可窥同年进士之谊。《唐摭言》卷三载宝应二年新进士"宴于曲江亭子",耿湋当在其中"曲江春宴罢,从此入彤闱"的琼林盛事。其《春日即事》诗"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又暗合《唐才子传》"仕途偃蹇"之说,恰似白居易所叹"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的宦海沉浮。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考宝应二年试《日中有王字赋》,今耿湋赋虽佚,然《全唐诗》存其应试诗《省试骊珠诗》"是日重泉下,言探径寸珠",犹见当年"棘闱深锁五更寒"的苦心孤诣。辛文房称其"诗才俊爽,意思不群",观《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杳未期",字里行间仍存当年"慈恩塔下题名处"的春风墨痕。

不详

曾任左拾遗,负责讽谏朝政、举荐人才等职

唐代宗大历年间,耿湋以"清才俭德"著称于世,被擢为左拾遗。此职虽仅为从八品上,然"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乃天子近臣之要职。《唐六典》卷八载其职责云:"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耿湋履职之际,正值元载专权、朝纲弛废之时,其以诗人之笔作谏臣之章,颇具风骨。

《全唐文》收录其《谏以方士供奉奏》残篇,可见其谏诤之风:"神仙之说,本虚诞之事...今以方士备供奉,恐启侥幸之门"。此事《册府元龟》卷五四六亦有印证:"大历中,左拾遗耿湋谏罢方士供奉,帝虽未尽纳,然嘉其直"。其谏言虽未能尽革时弊,然《旧唐书·代宗纪》评曰:"湋等谏官,屡有建白,虽不能回天,亦足愧佞。"

在举荐人才方面,耿湋尤重寒素。《唐会要》卷七十四载其与同列共荐处士沈既济事:"大历十四年,左拾遗耿湋、右补阙杨绾联名举沈既济博通群籍...代宗特诏授左拾遗"。此事足证其践行"进贤退不肖"之职守。权德舆《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曾记:"耿君在谏垣,每以汲引为务,不以声利自污",此语可为其注脚。

观其诗作,亦可见履职心迹。《春日即事》中"谏草焚应尽,愁花落更多"之句,《唐才子传》解为"湋自状其忠恳之忧";而《秋日》"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更被计有功《唐诗纪事》称为"拾遗心事,尽在此中"。辛文房评其"虽居谏职,不失诗人本色",可谓的论。

然考《新唐书·艺文志》,其文集十卷至宋时已散佚泰半,今存诗作仅百余首。洪迈《容斋随笔》慨叹:"耿拾遗谏草,今唯见断简于类书,岂非千古谏臣之通憾耶?"然即此吉光片羽,已足见唐代言官"有犯无隐"之风骨。

不详

后转任大理司法,掌刑狱之事

唐代宗大历年间,耿湋自左拾遗转任大理司法,掌刑狱之事。这一任命见于《新唐书·艺文志》所载:"湋,宝应二年进士,官至大理司法。"其职掌据《唐六典》卷十八载:"大理司法参军掌议法、断刑,凡有犯皆据律定罪。"时值安史之乱后,法纪弛废,刑狱积滞,耿湋履新之际,正值朝廷整饬纲纪之时。

据《册府元龟》卷六百十六载,代宗朝曾敕令:"大理寺及京兆府诸司,凡有囚徒,速为疏决。"耿湋在任期间,以"明慎用刑"著称。其同僚卢纶在《送耿湋司法赴上都》诗中称其"决狱多馀暇,冥搜万象空",可见其断案之馀仍不废吟咏。而李端《送耿司法》更赞其"持法不须张密网,圣朝方欲措刑措",暗合《旧唐书·刑法志》所载大历年间"减死罪,流以下原之"的宽刑政策。

考《文苑英华》卷三百四十七收耿湋《大理正任上作》诗云:"秋庭一片叶,朝镜数茎丝。为政惭无术,徒劳圣主知。"此诗作于大理司法任上,可见其慎刑自省之态。《唐会要》卷六十六载大历八年大理寺奏:"见禁囚徒,准式三日一虑。"耿湋当参与此类录囚事务,践行《唐律疏议》"狱结竟,取囚服辩"之制。

其司法实践尤重证据勘验,《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二引《纪闻》载耿湋断案故事:"有盗瓜者,爪甲入皮,湋令囚辈悉出手,独一人甲有瓜气,遂伏罪。"此事虽涉小说家言,然与《折狱龟鉴》所载唐代司法官重视物证之风相符。同时期诗人司空曙《送耿湋司法赴上都》称其"能令折狱者,长伴读书灯",正道出这位诗人法官夜烛阅卷的治狱形象。

不详

创作大量诗歌,题材多涉及边塞、贬谪、思乡及赠别,以五言律诗见长

秋日的边城,暮色苍茫,耿湋独立城楼,远眺烽燧。这位"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正以他特有的五言律诗,记录着盛唐余晖下的边塞风云。《唐才子传》称其"诗才俊爽,意气不群",其笔下"往往在黄尘、白云之间",恰是这番景象的真实写照。

河西走廊的风沙磨砺了他的诗笔。据《全唐诗》所录,耿湋现存诗作一百七十余首,其中《陇西行》《塞上曲》等边塞题材占三成有余。"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陇西行》),这般冷峻的笔触,与岑参的雄奇、高适的慷慨形成鲜明对比。辛文房评其"多凄苦之词",正是战乱时代士人飘零的缩影。

贬谪生涯更添诗境沧桑。宝应年间出为盱眙尉的经历,催生出《赴许州留别洛中故人》等佳作。"谪宦闻尝赋,穷愁只见诗"(《赠别刘员外长卿》),两句自况,道尽宦海沉浮。《唐诗纪事》载其"与钱起、卢纶辈酬唱最密",这些赠别诗中,"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赠别安邑韩少府》)等句,将离情寄于寻常景物,正是五律精妙处。

思乡主题尤见匠心。《秋日》《雨中宿义兴寺》等作,以"反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的孤寂,构建出典型的晚唐意境。《唐音癸签》特别指出其"五言造语清新,颇近自然",如"河汉秋深夜,杉梧露滴时"(《秋夜会宿李永宅》),对仗工稳而意境悠远。

在格律锤炼上,耿湋堪称中唐五律典范。《唐诗品汇》将其列为"羽翼"类,与李端并称"耿李"。其《元日早朝》中"冕旒当翠殿,幢戟满彤庭"之句,严守平仄而对仗精工,胡震亨《唐音统签》赞为"气象森严,格调正雅"。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的诗作成为由盛唐向中唐过渡的重要样本。

不详

其诗歌作品在当时流传较广,后人辑有《耿湋诗集》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曲江池畔柳絮纷飞,正是文人墨客吟咏唱和的佳期。耿湋执笔立于水榭之侧,笔下流淌出"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送王将军出塞》)的苍凉句读,引得周遭士子竞相传抄。《极玄集》编者姚合曾叹:"耿拾遗诗才清拔,与卢纶、司空曙诸子比肩,实大历之英华也。"

其诗名之盛,从当时文献可窥一斑。《文苑英华》收录其《秋日》《赠严维》等十四首作品,与钱起、李端同列"大历十才子"卷帙。《唐才子传》载:"湋诗不琢而自工,与李益辈酬唱禁中,每有新作,金吾卫士竞相传诵。"元人辛文房此说非虚,《全唐诗》现存耿湋诗一百七十三首中,酬赠之作竟占三成有余,足证其交游之广。

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后,耿湋任周至尉时所作《之江淮留别京中亲故》,被五代韦庄收入《又玄集》"羁旅卷"首篇。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特录其"白日双流静,西看蜀国春"(《赠别刘员外长卿》)一联,注云:"时人谓得摩诘画境之妙。"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更指出:"耿湋五律尤精,'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秋日》)十字,已开晚唐体先声。"

其集之辑佚,首见于《新唐书·艺文志》载"《耿湋诗集》二卷",北宋《崇文总目》记有"《耿湋集》三卷"。今存最早版本为明正德年间铜活字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卷末有朱笔题记:"大历诸家诗多散佚,此本得之吴中故家,可宝也。"清编《全唐诗》以季振宜旧藏本为底本,增补《会凤翔张少尹南亭》等七首,足见后世辑佚之功。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其诗"祖袭王维,音节尤响",此语可作其诗流传之注脚。昔年大明宫梨园弟子犹唱"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早朝》),而今敦煌遗书P.2567卷背犹存其《酬畅当》残句,墨迹历千年而未湮,诚如《郡斋读书志》所言:"耿湋诗虽不及钱、郎之丽,而真朴之气独存。"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功。

2025年07月05日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 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楼上姝姬笑,门前问客稀。 暮烽玄菟急,秋草紫骝...

2025年07月05日

月明边徼静,戍客望乡时。塞古柳衰尽,关寒榆发迟。 苍苍万里道,戚戚十年悲。今夜青楼上,还应照所思。

2025年07月05日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封狐犹未翦,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2025年07月05日

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2025年07月05日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

2025年07月05日

故宅春山中,来逢夕阳入。汲少井味变,开稀户枢涩。 树朽鸟不栖,阶闲云自湿。先生何处去,惆怅空独立。

2025年07月05日

落日向林路,东风吹麦陇。藤草蔓古渠,牛羊下荒冢。 骊宫户久闭,温谷泉长涌。为问全盛时,何人最荣宠。

2025年07月05日

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乍悲鸣兮欲长。犹嘶涩兮多断。风萧萧兮转清, 韵嘒嘒兮初成。依婆娑之古树...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