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寂

不详-不详

蔡希寂为唐代诗人。其留存诗作不多,《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从其作品可看出他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诗歌风格或描绘自然景致,或蕴含个人情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风貌。

生平

不详

具体生平事迹大多已不可考,仅以留存的诗作让后人知晓其在唐代诗坛的存在

残存的墨迹洇染在泛黄的纸页上,"蔡希寂"三个字在《全唐诗》卷一百一十四中悄然独立。这位开元年间登进士第的诗人,在历史长河中仅留下六首诗作与零星记载,犹如几枚被时光磨蚀的铜钱,偶然出土于唐诗的富矿之中。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其"工诗,词调清越",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亦将其列入"有诗名而事迹不显"者之列,这些吉光片羽的评语,成为后人拼凑其文学形象的重要榫卯。

细读其《洛阳客舍逢祖咏留宴》一诗,可见"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之句,字里行间透露出羁旅之愁与清寒之境。清代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特别指出此诗"结体疏朗,有王孟遗响",这种审美判断让我们得以窥见其诗风与王维、孟浩然一脉的关联。而《陕中作》中"更闻夕磬清心骨,寂寞虚廊映灯影"的意境营造,恰印证了《唐诗纪事》所称"希寂诗多写方外之思"的特点。

在唐代诗坛璀璨星空中,蔡希寂如同被云翳遮蔽的星辰。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仅以三十余字记载其事迹:"蔡希寂,曲阿人,历官渭南尉,金部郎中。"这些零星的官职记载,与其《赠张敬微》诗中"大河东北望桃林,杂树冥冥结翠阴"的宦游痕迹隐隐呼应。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其七首诗(今存六首)归入"接武"之列,这个定位暗示着他在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特殊位置。

敦煌残卷伯3619号中,其《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禅室》与王昌龄、常建等人作品并列抄录,这个偶然的文本并置,成为唐代当时诗坛对其认可度的珍贵物证。诗中所云"晚来恣偃俯,茶果仍留欢",展现出的禅悦之趣,恰与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价"希寂诗举体清俊,得江左风"相互印证。这些散落在典籍中的评价碎片,犹如马赛克般拼凑出一个模糊而真实的诗人影像。

当我们在《文苑英华》卷二百三十八发现其《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被误题为蔡希周作品时,这种文本流传中的淆乱,反而成为兄弟二人皆以文学显名的旁证。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考辨此事时引《丹阳集》记载:"希寂与兄希周、弟希恽皆有文名",这条记载让我们得以想象当年丹阳蔡氏"三凤联飞"的文学盛况。而今人只能从其《春日》"桃径李蹊绝芳园,炎氛炽日满川原"的残章断句中,聆听来自开元盛世边缘的诗意回响。

好闲知在家,退迹何必深。不出人境外,萧条江海心。 轩车自来往,空名对清阴。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

2025年07月05日

名都标佛刹,梵构临河干。举目上方峻,森森青翠攒。 步登诸劫尽,忽造浮云端。当暑敞扃闼,却嫌絺绤寒。 禅房最高顶,静者殊闲...

2025年07月05日

西别秦关近,东行陕服长。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河水流城下,山云起路傍。更怜栖泊处,池馆绕林篁。

2025年07月05日

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 逢君贳酒因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

2025年07月05日

大河东北望桃林,杂树冥冥结翠阴。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