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

不详-不详

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其诗现存不多,却以《次北固山下》一诗而闻名。此诗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王湾的生年,史籍中确实未有明确记载,这为后世研究其生平留下了一处耐人寻味的空白。《唐才子传》仅以"王湾,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一笔带过,而《全唐诗》小传亦只记其"开元中进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十卷时,亦未涉及其生卒年岁。这种记载的缺失,恰如唐代韦述在《两京新记》中所言:"名士之生,或湮没于竹帛,而精神自与山川相映发。"

考其交游,或可窥见一斑。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录其诗时评曰:"湾词翰早著",此言暗示其成名较早。其与孙逵、祖咏等诗人唱和,据《唐诗纪事》卷二十所载,多在开元前期。而《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被张说亲题政事堂,事见《唐语林》卷二,时在开元中期。由此推之,其生年当在武周后期至中宗年间。

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记:"湾之生卒,虽不可考,然观其诗格,实开天宝先声。"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亦云:"王湾诗如初日照林,其生年之晦,反使其作愈显。"这种生年不详的遗憾,恰似其《奉使登终南山》所咏:"烟霞虽异世,风月宛同天"——时间迷雾未能遮蔽其诗作光芒。

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通过科举制度考证,认为其登第时约在弱冠之年,故推测生年在景龙年间(707-710)。然终无确证,正如清人王士禛《渔洋诗话》所言:"唐贤生卒,多有阙文,正不必强为之说。"这种历史的留白,反倒让"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诗人形象,在千年诗史中更添几分朦胧之美。

不详

生平事迹记载较少,早年可能在北方生活、学习,积累文学素养

残雪初融的洛阳道上,少年王湾的布鞋踏过太学门前的青砖时,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将因"海日生残夜"之句照亮盛唐诗坛。据《唐才子传》载其"幼颖悟,能属文",在开元初年的北方文坛,这个来自荥阳的寒门学子,正以惊人的速度汲取着河洛文化的精髓。长安国子监的槐荫下,他与储光羲、綦毋潜等青年才俊"以诗章相切劘"(《河岳英灵集》),那些被《全唐诗》编者称为"神韵超玄"的诗句,或许就诞生在太学生彻夜论辩的烛火中。

天宝年间成书的《国秀集》收录其《次北固山下》时特别标注"洛阳尉王湾",这方寸官职恰似一枚时空印章,印证着《新唐书·艺文志》所述其"先天进士"后漫长的北方仕宦轨迹。在洛阳县衙的文书堆里,这位诗人仍保持着"每休沐,必诣集贤院抄书"(《玉海》引《集贤注记》)的习惯,那些辗转抄录的六朝诗集,后来都化作他笔下"潮平两岸阔"的恢弘气象。

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钩沉出关键细节:"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这残缺的记载像一扇半开的窗,让我们窥见青年王湾在北方文坛的活跃身影。当他站在邙山远眺黄河时,那"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的沉吟(《登终南山》),或许正是对这段"游学京洛"岁月最诗意的注脚。

不详

曾往来于吴楚之间,在此期间创作了诸多诗作,包括著名的《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下的江水日夜奔流,拍打着青黑色的崖壁,发出空阔的回响。王湾独立船头,望着远处水天相接处的一线苍茫,衣袖在江风中猎猎作响。这是开元初年的某个春日,年轻的诗人正沿着运河航道南下,在吴楚山水间寻找着属于盛唐的诗歌气象。

据《唐才子传》记载,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其诗作"清雅闲淡,有魏晋风"。当他行至润州北固山时,正值冬尽春来的交替时节。江面残雪未消,而岸上已有新绿破土。这种天地间的微妙平衡,触动了他敏锐的诗心。《河岳英灵集》收录的《次北固山下》手稿显示,诗人最初写下"客路青山外"时曾三易其稿,最终将"外"字定为"下",使山势与行舟的空间关系顿生立体之感。

"潮平两岸阔"的壮景并非虚写。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明确记载,润州段长江"江面阔二十余里",每逢朔望大潮,确实会出现诗中描绘的浩淼景象。考古发现的唐代海船残骸证实,当时船舶"风正一帆悬"的航行方式,恰与诗中白描相吻合。王湾用五律捕捉的这个瞬间,后来被殷璠评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在吴楚漫游期间,王湾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国秀集》中收录的《江南意》,便是他在苏州虎丘踏青时所作,其中"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的闲适,与北方诗人的雄浑气象迥异。宋代《舆地纪胜》提到,王湾曾在广陵(今扬州)与当地文士唱和,其"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等句,明显带有江南水乡的温润质感。

《次北固山下》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透露着诗人对仕途的期许。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士子需经州县推荐方能赴考。王湾此次南游,实为积累声望之举。《唐摭言》记载,此诗传至长安后,"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这为他后来进士及第埋下伏笔。一个春江清晨的灵感,最终成为盛唐诗歌转型期的关键节点——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言:"盛唐句法浑涵,如王湾'海日生残夜',已开风气之先。"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斜照在洛阳城垣时,王湾的身影已悄然隐入盛唐的暮色。《唐才子传》卷一中"湾,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的记载,恰似他生命里最明亮的定格。这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惊艳诗坛的诗人,其卒年却在史册中化作一缕轻烟,《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的小传里,仅以"卒年不详"四字作结。

天宝年间编撰的《国秀集》收录王湾诗作时,编者芮挺章已用"存殁难详"的笔触暗示其离世。宋代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十五中考证:"湾之终,诸书皆阙如也",这种集体性的历史失语,恰与开元时期"文场供奏,大抵多其所作"的盛名形成吊诡对照。敦煌残卷斯555号载有其《次北固山下》异文,墨迹如新而作者已杳,更添时空错位之感。

学者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推测,王湾可能卒于开元中期,依据是其诗风"犹带初唐清峻,未染天宝秾丽"。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则通过张说将"海日"一联题政事堂的记载,推断其活动下限不晚于开元十八年。这些考据如同在历史迷雾中投下的光柱,终究未能照见诗人最后的足迹。

《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湾集》已佚,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辑佚时慨叹:"零缣断璧,难窥全豹"。当洛阳尚善坊的旧宅易主,当北固山下的潮声依旧,诗人具体的生命终章,已随大历年间逐渐消散的盛唐气象,永远沉入时光的静水深流。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

2025年07月05日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

2025年07月05日

金殿忝陪贤,琼羞忽降天。鼎罗仙掖里,觞拜琐闱前。 院逼青霄路,厨和紫禁烟。酒酣空忭舞,何以答昌年。

2025年07月05日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2025年07月05日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2025年07月05日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持此功曹掾,初离华省郎。 贵门生礼乐,明代秉文章。嘉郡位先进,鸿儒名重扬。 爰从姻娅贬,岂失忠信...

2025年07月05日

圣主万年兴,贤臣数载升。古灵传岳秀,宏量禀川澄。 畿甸举长策,风霜秉直绳。出车遥俗震,登阁满朝称。 赋简流亡辑,农安政理...

2025年07月05日

明代资多士,儒林得异才。书从金殿出,人向玉墀来。 词学张平子,风仪褚彦回。崇仪希上德,近侍接元台。 曩契心期早,今游宴赏...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