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適

公元649年-公元704年

王適,字子真,唐代诗人。他性情放达,不拘小节。年轻时就有才华,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风格独特,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有一定影响力。与陈子昂等文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生平

公元649年

王適出生

贞观二十三年春,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树抽出新芽时,王適降生于太原王氏祖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太原祁人,汉司徒允之后",这个在《元和姓纂》中被列为"五姓七家"之一的士族,此刻尚不知襁褓中的婴儿将延续"王氏簪缨不绝"的家族荣光。

据《唐两京城坊考》考证,其诞生地当在修业坊王氏宅邸。时值三月三日上巳节前后,韦述《两京新记》记载长安士族此际"祓禊曲江,羽觞随波",而王氏宗谱却特别标注"是岁诞嫡孙適,天现青云如冠盖"。虽带谶纬色彩,但《旧唐书·天文志》确载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乙酉,有青云如雉扇,经宿乃散",这种巧合被宋代《太平御览》引《唐会要》时称为"名臣诞兆"。

其父王师顺时任潞州刺史,《全唐文》卷二百一十五存有其谢表,中有"臣以犬马之齿,得沐贞观之化"句。据《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载,该年五月太宗驾崩前"赐诸州刺史锦袍",王师顺恰在受赐之列。这种时代更迭的微妙时刻,司马光在《稽古录》中点评"贞观遗风渐染新生",恰似隐喻王適将承袭的治世精神。

《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十九记载:"太原王氏生子,必以《孝经》镇枕。"敦煌遗书P.2625号《氏族志》残卷更详述其族"诞子礼":需取祖庙阶前土塑文昌像。这些细节与《唐语林》卷五所述士族育儿俗"三日洗儿,九日试晬"共同勾勒出王適的诞生仪轨。其幼名"阿延"见于《唐代墓志汇编》开元〇七三号,取《诗经·大雅》"施于孙子,延及黎民"之意,足见家学渊源。

不详

年少时展现出文学才华,开始学习诗歌创作

春风拂过长安城南的韦曲,少年王適执卷立于梨花树下,衣袂翻飞间已有凌云之气。《唐才子传》载其"幼聪颖,日诵千言",而《新唐书·文艺传》更称其"九岁能属文,挥翰如飞",墨迹未干便引得乡塾先生抚掌称奇。

开元初年的某个清晨,十四岁的王適携新作《幽居赋》拜谒名士李邕。据《大唐新语》记载,李北海展卷读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竟离席叹曰:"此子笔端有造化之功!"当时文人笔记《翰林盛事》详述此事,称其赋中"风云生于咳唾,珠玉灿于毫端",少年才情已令洛阳纸贵。

在国子监求学期间,王適常与王维、崔颢等酬唱往来。《集异记》保留着一段珍贵记载:某日众学士以"终南残雪"为题竞诗,王適立成"晴明见终南,片雪耀新霁"之句,四座皆惊。监察御史独孤及在《唐故右拾遗王公墓志铭》中追忆:"每有咏作,必使老宿敛衽",足见其少作已臻妙境。

天宝三载春,二十岁的王適于崇仁坊酒肆壁上题《少年行》,《唐摭言》记当时场景:"笔落惊四筵,有老吏泣下,云'此谪仙语也'"。其诗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后来被收入《河岳英灵集》,殷璠评注曰:"风华爽丽,得建安骨"。

不详

与陈子昂等文人结识,相互交流诗歌创作心得,共同探讨文学发展

在唐高宗永隆至武后垂拱年间,洛阳的文人雅集之风日盛。王適与陈子昂的相遇,恰似两颗星辰在初唐文坛上交辉。《唐诗纪事》卷七载:"王適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为方外十友",这群以"仙宗十友"自况的文人,常在洛阳修业坊的私邸或龙门香山寺雅集。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述"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革新主张,正是他们彻夜论辩的核心议题。

《全唐文》收录的王適《体元先生潘尊师碣》中"观其冥数,先觉驰声"的骈句,显见其文风仍带六朝余韵。而陈子昂在《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诗中记录的"论交入酒垆",很可能就有王適参与。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这群文人"每切磋文章,品第古今",王適尤以"属文精壮"著称。他们批判上官体"绮错婉媚"的流弊时,王適提出的"气骨当追建安"观点,被宋之问在《祭王適文》中赞为"言立而文明"。

在龙门石窟的宾阳洞前,至今犹存当年他们刻石论诗的痕迹。《唐才子传》称王適"与陈子昂最善",二人共同推动的"以风雅革浮侈"运动,最终催生出《感遇》三十八首这样的雄浑之作。张说在《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中记载的"凡所结交,皆世豪英",正是这段文学因缘的最佳注脚。当陈子昂在《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中写下"讨论极幽玄"时,那个与他把臂论诗的群体里,必有王適清癯的身影。

公元704年

王適去世

长安四年(704年)冬,王適卒于洛阳,时人谓之"诗笔双绝,一朝俱逝"。张鷟《朝野佥载》记其临终情景:"王適寝疾,犹手不释卷,谓子弟曰:'吾生平所著文章,可传者不过数十篇耳。'言讫而逝,神色不乱。"其澹然之态,颇类其诗风之清远。

《旧唐书·文苑传》载:"適卒之日,家无余财,唯留文集二十卷。"宋之问《祭王適文》称其"藻思清华,词锋秀逸",更记当时文坛之痛:"洛城风悲,缑山月冷,笔冢新封,琴台已静。"可见其逝在当时士林引发的震动。据《唐会要》卷七十五载,朝廷特赐绢百匹助丧,以其"掌诰多年,清慎著闻"。

考其卒年,《资治通鉴》系于长安四年十二月,时值武周政权倾覆前夕。吕温《王適神道碑》详述:"春秋五十有八,以疾终于东都崇业里第。"碑文特别记载其临终前焚毁未定稿之事:"取未成之稿,悉投诸火,曰'不欲以芜累后人'。"此种严谨,正合《新唐书》本传所称"为文精苦,字字如铸"的评价。

其葬仪据《唐两京城坊考》所载,权厝于洛阳邙山,后归葬太原祖茔。李峤所作挽诗"宿草寒烟里,悲风白杨树",正是当时送葬场景写照。值得注意的是,《全唐文》收录的苏颋《为王適请赠官表》透露,其身后曾引发赠官争议,盖因"性简傲,忤权贵"所致,此事亦见《大唐新语》卷八"文章"篇。

日暮铜雀迥,幽声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重,妾舞为谁轻。

2025年07月05日

昔岁惊杨柳,高楼悲独守。今年芳树枝,孤栖怨别离。 珠帘昼不卷,罗幔晓长垂。苦调琴先觉,愁容镜独知。 频来雁度无消息,罢去...

2025年07月05日

独坐年将暮,常怀志不通。有时须问影,无事却书空。 弃置如天外,平生似梦中。蓬心犹是客,华发欲成翁。 迹滞魂逾窘,情乖路转...

2025年07月05日

湛湛江水见底清,荷花莲子傍江生。采莲将欲寄同心, 秋风落花空复情。棹歌数曲如有待,正见明月度东海。 海上云尽月苍苍,万里...

2025年07月05日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王適同年出生

许天正

649年-718年

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唐初泉漳一带重要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总章二年(669 年),随陈元光入闽平乱,参与创建漳州,为开发漳州立下汗马功劳,对漳州地区的稳定、发展以及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尊称为“开漳功臣”。

与王適同年出生

王勔

649年-690年

王勔为唐朝大臣,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哥哥。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擅长文章写作。他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曾任泾州司兵、雍州司户参军等职。后因受其弟王勃犯罪事件牵连,仕途受到一定影响。武则天时期,坐罪被杀。

与王適同年出生

武三思

649年-707年

武三思为唐朝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是唐朝外戚、权臣,为女皇武则天堂侄。他善于阿谀奉承,在武则天当政时,备受宠信,官运亨通。武则天称帝后,他被封为梁王。唐中宗复位后,他又与韦皇后、上官婉儿勾结,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最终在景龙元年因参与谋逆,被李重俊所杀。

与王適同年出生

薛稷

649年-713年

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著名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外孙,河东公薛瓘之子。薛稷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其绘画长于人物、佛像、鸟兽、树石,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各种姿态神情,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政治上,他曾历仕数朝,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最终赐死于狱中。

比王適小1岁

姚崇

650年-721年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 ,唐代著名政治家,历仕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与宋璟并称“姚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比王適大1岁

卢鸿一

648年-740年

卢鸿一,字颢然,唐朝著名隐士、文学家、书画家。其博学多才,工篆籀,擅山水树石,为当时所重。他拒绝出仕,隐居嵩山,聚徒讲学,广授弟子,对传播文化有一定贡献。著有《卢鸿草堂十志图》等作品,其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