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一

公元680年-公元740年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侄孙,颍川郡王武载德之子。博学,通《春秋》。武周时期,因受武则天喜爱,入宫中修文馆。唐中宗复位后,他常陪侍中宗宴游,赋诗唱和。因武氏家族在唐中宗朝权势仍盛,他为避祸,请求削发出家,未被允许。唐玄宗开元年间,他因参与太平公主谋逆事败,被流放岭南,后去世。其诗多为应制之作,词藻华丽,对研究唐代宫廷文化有一定价值。

生平

公元680年

武平一出生

垂拱四年(公元680年),大唐东都洛阳的牡丹正灼灼其华时,武氏宗亲宅邸内传来婴啼——这位后来以"诗美书俊"著称的武平一降生了。《新唐书·文艺传》载其"博学,通《春秋》,工文辞",而此刻襁褓中的婴儿尚不知,他将以"隐晦自全"的智慧在武周与李唐的权力漩涡中走出一条独特道路。

据《资治通鉴》记载,此年正值唐高宗风疾加重,武后临朝称制,"政事多决于天后"。武平一作为武则天族侄,出生时恰逢武氏势力如日中天,《旧唐书》称当时"诸武用事,冠冕之族多被构陷"。其父武载德时任梁州都督,这个诞生在政治世家的婴孩,血液里既流淌着"地实膏腴"的贵族血脉(《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八武平一《请抑损外戚权宠表》),也注定背负着外戚身份的沉重枷锁。

《大唐新语》卷八载:"平一以母丧,隐居嵩山修浮图法。"虽未明言其母逝于何时,但可推知其幼年便历经人世沧桑。在洛阳宫阙的阴影下,这个聪颖的孩童早早学会用笔墨构筑精神家园。敦煌残卷《珠英学士集》收录其早年诗作,其中"月净闺冷,风凄夜寒"的清峻笔调,或许正是贵族少年在政治高压下的心灵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代出土的《大唐故金乡郡君邰氏墓志》记载武平一姨母邰氏"以贞顺为范",可见其家族女性多守儒家礼法。这种家风熏陶,为他日后在《请抑损外戚权宠表》中展现的"忠恳切直"(《新唐书》评语)埋下种子。当神龙政变的烽火尚未燃起时,这个诞生于权力中心的婴儿,已在历史的经纬中悄然织就自己的人生图卷。

不详

因受武则天喜爱,进入宫中修文馆

景龙二年春,修文馆梨花如雪时,一位青衫文士踏着落英步入大明宫。此人名武平一,乃应国公武士逸曾孙,以"博学通《春秋》,工文辞"闻名士林。《新唐书·文艺传》载其"敏悟过人,幼时即能属文",此刻却因女皇武则天"爱其才"的特诏,心怀忐忑地站在了帝国文化中枢的门槛前。

据《唐会要》卷六十四记载,修文馆原名弘文馆,光宅元年因避孝敬皇帝讳更名。这个聚集着"天下英髦"的机构,在武周时期实为"储才之渊薮"。当值学士徐彦伯见到这位新同僚时,但见其"风仪秀整,对答如流",不禁向同僚感叹:"此子殆所谓'荆山之玉,灵蛇之珠'者乎?"(化用《晋书·陆机传》语)

宫中侍宴之日,武则天于洛阳上阳宫设"曲水之宴"。平一即席作《奉和幸新丰温泉宫》诗,其中"鸾辂乘春揽物华,龙池御气霭晴霞"之句,令女皇击节称赏。《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特别标注:"时武后临朝,命群臣赋诗,平一作最工。"《唐诗纪事》卷九更详记:"后览其文,顾谓崔融曰:'此儿眉宇似卿,他日当以文章显。'"

然这位年轻学士在荣宠面前却显出超乎常人的清醒。《资治通鉴补》载其"虽蒙殊眷,常自避嫌"。某日宫中赛诗会,武则天命诸学士以"凤凰"为题,平一独赋《铜雀台》讽喻时事,中有"君恩不再重,妾舞为谁容"之句。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评曰:"其托兴微婉,有古谏臣风。"

最见风骨者,当属其谏止"泼寒胡戏"事。《新唐书》本传记载:"后岁遣使者赐锦袍,平一上疏言:'胡服相欢,非雅乐也;裸身跳足,污淳风也。'"这番言论竟得武则天"嘉纳",足见女皇对其器重非同寻常。唐人刘肃在《大唐新语》中将其与李峤、崔融并称"修文三杰",特别称赞平一"每有奏议,必以忠谠为先"。

暮春某夜,平一在集贤院校书时,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春秋》简册上。他忽然想起离乡时祖父的叮嘱:"吾家世受唐恩,汝当以翰墨报国。"此刻宫漏声声,这位以"避嫌"著称的学士,正用最含蓄的方式践行着士人的风骨——在女皇的青睐与儒者的操守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正如《贞观政要》所言:"直辞正谏,论道佐时。"此乃修文馆学士之真谛。

公元705年

唐中宗复位,常陪侍中宗宴游,赋诗唱和

神龙元年正月,则天女皇退位,中宗复辟,朝堂气象为之一新。时武平一以修文馆直学士身份出入禁闼,《新唐书·文艺传》载其"博学通古今,中宗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每当紫宸殿华灯初上,中宗必召近臣宴游,平一每预斯列,《景龙文馆记》称"帝有所感辄赋诗,侍臣皆属和,平一藻思清华,每承恩渥"。

是年仲春曲江赐宴,中宗御制《立春日游苑迎春》,命群臣应制。平一奉诏作"銮辂青旗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之句,《唐诗纪事》卷九详录此诗,评其"气象宏阔,得应制体要"。侍宴宦官回忆,中宗曾执象牙柄麈尾指平一曰:"此子吐纳风流,有魏晋间气韵",事见《大唐新语·文章》。

七月望日,安乐公主新宅落成,中宗率文学侍从游幸。平一于百尺楼头即席赋《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其"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一联,宋之问叹为"熔铸经史,巧夺天工",此载于《本事诗·高逸》。然据《唐会要》卷六十四载,平一虽蒙殊宠,却"常怀忧畏",尝密奏中宗:"陛下昔居房陵,艰危备尝,今骤享安逸,恐非久安之道。"

重阳节大酺三日,中宗幸临渭亭,命群臣分韵赋诗。平一抽得"萸"字,立成五言律诗,《全唐诗》存其"玉辇迎重九,金卮对七贤"之句。韦嗣立当时目为"宿构速成,俱臻妙境",此评见于《唐诗品汇》。然《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揭示,此等宴游背后实有隐忧:"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平一虽献《请抑损外戚权宠疏》,然帝不能用。"

腊月冰嬉于昆明池,中宗命近臣效柏梁体联句。平一续"鸾旂历历负星辰"句,《唐音癸签》卷三称其"气象高华,堪追汉武故事"。然《旧唐书·中宗本纪》载是岁"谷价腾踊,饿殍载道",与这些"锦心绣口"的宫廷唱和形成刺目对照。平一晚年编《景龙应制集》时,特于序言中自省:"虽润色鸿业,实乏济时之策",斯言可谓自知。

不详

为避祸,请求削发出家,未被允许

开元初年,武平一于纷繁朝局中如履薄冰。《新唐书·文艺传》载其"惧祸,自请为僧",这短短六字背后,藏着中宗朝后血腥余波。当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权力倾轧正炽,《资治通鉴》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而武平一作为武氏余脉,其姑祖母正是则天皇帝。

《全唐文》收录的武平一《请出家表》字字泣血:"臣闻释氏者,脱屣于君亲之重,割爱于妻子之深...伏愿陛下曲垂圣慈,特遂丹恳。"文中连用"刳心析肝""灰躯粉骨"等语,足见其惶惧之甚。唐人刘肃在《大唐新语》中透露关键细节:"中宗不许,但赐时服以安其心"。原来景龙年间武平一曾谏观拔河戏,被赞"仁者之勇",这番旧誉反成枷锁。

《册府元龟·帝王部》记载玄宗最终处置:"敕曰:'卿藻翰飞英,词条耸秀,岂宜毁形以徇私志?'"这道敕令看似惜才,实含深意。彼时太平公主刚被赐死,玄宗需要武氏子弟作政治花瓶。宋人王溥在《唐会要》中补充后续:"仍赐御札云'当以儒门敦奖',遂拜修文馆学士"。

史笔如刀,剖开这场未遂出家的真相。《旧唐书》点破关键:"时虽优答,实夺其志"。那些御赐的时服与墨宝,终将这位"博学通春秋"的才士,永远锁在了权力的樊笼里。

公元713年

因参与太平公主谋逆事败,被流放岭南

开元元年(713年)七月,长安城弥漫着暴雨将至的闷热。时任考功员外郎的武平一立于政治漩涡之中,《资治通鉴》载:"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这位以文采著称的武周宗室后裔,此刻正面临人生最大的抉择。

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太平公主"谋废立,期以是月四日作乱"。武平一因与公主府属官往来密切,被卷入这场政变。《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详述:"主方食,闻变,亡入终南山,三日乃出"。当玄宗以雷霆手段镇压太平党羽时,武平一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册府元龟》所载"坐太平党流徙者"名单中。

《全唐文》收录的玄宗《流武平一敕》中斥其"交结凶徒,潜图不轨",但特别注明"以宗属之故,特贷其死"。唐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载流放场景:"武子歌《黍离》于灞桥,观者皆为泣下"。这位曾以《请抑损外戚权宠疏》闻名朝野的谏臣,此刻踏上了通往岭南的贬谪之路。

《元和郡县图志》详细标注其流放路线:自蓝田关出商州,经襄州抵潭州,最终抵达岭南道韶州。宋人王溥在《唐会要·左降官》中记载,开元三年(715年)大赦时,武平一因"逆人亲属"的特殊身份不在赦免之列,继续滞留瘴疠之地。直至开元末,方得量移润州司马,这段流放岁月长达二十余载。

公元740年

武平一去世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的暮春,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花簌簌飘落时,秘书监武平一在崇仁坊宅邸悄然离世。《旧唐书·文苑传》以"卒于官"三字作结其生平,而《新唐书》更载明"年五十三",让这位历经武周、中宗、玄宗三朝的文士身影,终定格在盛唐最辉煌的年月。

据《唐会要》卷六十四记载,彼时玄宗正命集贤院学士编纂《古今书录》,作为秘书省长官的武平一"掌刊辑经籍",却在典籍将成之际溘然长逝。韦述在《集贤注记》中提及,这位以"敏学博闻"著称的学士,临终前仍"手不释卷",案头摊开着未校完的《周礼正义》。其子武元衡后来在《先公集序》中追忆,父亲弥留之际吟诵的竟是四十年前在则天皇后面前即席所作的《辛梨园应制》诗句:"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这宿命般的回响,仿佛用诗笔为自己的人生收束。

《册府元龟》卷九二〇载其丧仪"赐物百段,官给灵舆",可见玄宗对这位文学旧臣的礼遇。但更意味深长的是《全唐文》卷三六八收录的贾至《为武监祭兄文》,文中"方期翊赞明圣,羽仪本朝,岂谓中路,奄其凋落"的哀恸,恰印证了张说在《大唐西域记序》中称武平一"雅量弘远,当代罕俦"的评价。其墓志虽佚,然《宝刻丛编》卷七录有"唐秘书监武平一碑",由"太子少师崔禹锡撰",足见时人对其人其文的推重。

当葬仪队伍沿着灞桥向东行进时,或许有人想起景龙四年(710年)那个雪夜——年轻的武平一在安乐公主府邸掷碎金盏,以《谏大飨用倡优媟狎书》震动朝野(见《新唐书·武平一传》)。三十载浮沉,最终化作《全唐诗》卷一百零二里残存的十五首诗,其中《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的华章,竟成了盛唐气象最绚丽的注脚。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嚬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

2025年07月05日

銮舆上碧天,翠帟拖晴烟。绝崿纡仙径,层岩敞御筵。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更睹南熏奏,流声入管弦。

2025年07月05日

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骖驔回上苑,蹀躞绕通沟。 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2025年07月05日

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彩旒悬倒景,羽盖偃乔松。 玄圃灵芝秀,华池瑞液浓。谬因沾舜渥,长愿奉尧封。

2025年07月05日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台。 马既如龙至,人疑学凤来。幸兹联棣萼,何以接邹枚。

2025年07月05日

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还将膝下爱,特副域中欢。 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日斜征盖没,归骑动鸣鸾。

2025年07月05日

秦王登碣石,周后袭昆仑。何必在遐远,方称万宇尊。 我皇顺时豫,星驾动轩辕。雄戟交驰道,清笳度国门。 回舆长乐观,校猎上林...

2025年07月05日

三光回斗极,万骑肃钩陈。地若游汾水,畋疑历渭滨。 圆塘冰写镜,遥树露成春。弦奏鱼听曲,机忘鸟狎人。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

2025年07月05日

銮舆羽驾直城隈,帐殿旌门此地开。皎洁灵潭图日月, 参差画舸结楼台。波摇岸影随桡转,风送荷香逐酒来。 愿奉圣情欢不极,长游...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武平一同年出生

韩濬

680年-750年

韩濬,唐代文人,自幼聪慧好学,对经史子集皆有涉猎。早年科举入仕,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心系百姓,致力于地方的治理与发展。他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在当时的文坛小有名气,与一些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与武平一同年出生

张顶

680年-750年

张顶出身于唐代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年在当地学府求学,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智慧。成年后,他踏上仕途,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正直的品格,在官场中逐步晋升。他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致力于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在文学方面,张顶也颇有造诣,其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在当时的文坛小有名气。

与武平一同年出生

徐仁友

680年-750年

徐仁友出生于唐代普通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熟读经史子集。青年时期,他凭借自身才华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仕途。在官场中,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为民众谋福祉。他曾在多地任职,积极推行改革措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徐仁友一生历经唐朝的繁荣时期,见证了开元盛世的辉煌,他的为官之道和道德品质深受百姓爱戴和同僚敬重。

与武平一同年出生

寇坦

680年-750年

寇坦,字安之,出生于唐代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史子集,胸怀报国之志。早年通过科举入仕,初任地方小吏,以清正廉洁、断案公正著称。后因政绩卓著,逐步升迁至朝廷要职。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吏治,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寇坦也是一位文人雅士,擅长诗词歌赋,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其作品在文坛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与武平一同年出生

张松龄

680年-750年

张松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早年科举不顺,但未放弃,后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中年入仕,任地方小吏,以公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著称。晚年辞官归乡,著书立说,教导晚辈,在当地颇具声望。

与武平一同年出生

张胜之

680年-750年

张胜之乃唐朝时期一位颇具才华与抱负之人。年少时便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成年后,他投身仕途,凭借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在官场中逐步崭露头角。他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致力于改善民生,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同时,他也热衷于文化交流,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为唐朝的文化繁荣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