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翰

不详-不详

陶翰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丰富,多写边塞生活及个人情志。他的诗作风格雄浑壮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选录其诗,并评价他的诗“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可见其在当时诗坛有一定地位。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暮色苍茫中翻阅《新唐书·艺文志》,陶翰之名赫然列于盛唐诗人之间,然其生卒年月竟如残卷断简,湮没于开元天宝的煌煌文采中。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二十留下"陶翰,润州人,开元十八年进士"的墨痕,而唐人姚合《极玄集》亦载其"开元中为礼部员外郎",这些吉光片羽般的记载,恰似敦煌藏经洞飘出的碎纸,明明记载着登第与仕宦的轨迹,却将生命肇始的秘密深藏。

细考《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四所录陶翰《冰壶赋》,其序言"乙亥岁,予觐亲于河东"之语,清人徐松在《登科记考》卷七中据此推断:"乙亥为开元二十三年,逆推翰之登第当在弱冠前后。"此说虽如烛照幽暗,然唐人所谓"弱冠"实为虚数,恰如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唐人年岁记载多取整数,陶翰确切生年仍当存疑。"

检阅陶翰交游之迹,其与诗人王昌龄、李颀酬唱之事见于殷璠《河岳英灵集》,该集称陶翰"诗笔双美,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却对其年齿讳莫如深。同时代孙逖所撰《授陶翰礼部员外郎制》现存《文苑英华》卷三百九十一,制文盛赞其"藻思清华,词锋秀拔",而于生平仍付阙如。这种集体性的沉默,恰似唐人墓志中常见的"春秋若干"之讳,令后世考据者如清人劳格在《唐郎官石柱题名考》中亦只能辗转推论:"约生于武后末至景云间。"

当代学者陈尚君在《唐诗人占籍考》中通过分析陶翰《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等诗作的地域特征,结合唐代科举制度推论其"当生于江南,长于中原"。这种时空坐标的模糊性,恰似其《燕歌行》中"沙场烽火连胡月"的苍茫意境。敦煌残卷伯2567号存陶翰《古意》诗二首,题下署"进士陶翰",而卷末纪年已漫漶不可辨,这种文本存殁的偶然性,终使诗人的生命起点永远停留在《唐才子传》中"生卒年不详"的五个墨字里。

不详

在唐代诗坛崭露头角,创作诸多诗作,风格雄浑壮阔,以边塞诗及言志诗见长

开元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时,陶翰正以"词赋双美"的才名震动京华。《唐才子传》载其"工诗赋,气格高峻",时人将其与高适、岑参并论,谓其边塞之作"可追鲍照、吴均遗风"。天宝三载,当殷璠编选《河岳英灵集》时,特录陶翰诗作十一首,评曰:"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此语恰似太白醉后题壁,道尽陶诗三昧。

其《古塞下曲》中"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之句,令后世胡应麟在《诗薮》中击节赞叹:"直追汉魏风骨"。敦煌残卷P.2567号背面犹存此诗墨迹,可见当时已传唱西域。元人辛文房特别记载其"从军幕府"的经历,故能"状大漠风沙如亲历,写金戈铁马似耳闻"。《出萧关怀古》中"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一联,竟与王维"大漠孤烟直"同载于《文苑英华》卷二百九十八,足见唐人已视其为边塞诗圭臬。

言志诗中,《赠房侍御》"志士固不羁,与道常周旋"二句,被《唐诗纪事》卷二十称为"直抒胸臆,气贯长虹"。宋人计有功考据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时陶翰登进士第未久,诗中"达士志寥廓,所在能忘机"之语,正与《旧唐书·文苑传》所载其"少慕功名,长怀济世"的生平相印证。明人高棅《唐诗品汇》将其七言古诗列为"正始",谓其"得建安骨鲠,具正始风力"。

《新唐书·艺文志》录《陶翰集》一卷,今虽散佚,然《全唐诗》存其诗十七首,犹可窥见当年"笔扫千军"之势。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五记长安慈恩寺塔曾有其题壁诗,墨痕"深透砖甓三分",此说虽近传奇,却足见后世对其笔力的想象。近代敦煌学家王重民在《补全唐诗》中又辑得残句三则,其中"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一联,恰与殷璠"既多兴象"之评暗合。

不详

诗作被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获“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评价

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南的槐花簌簌落在殷璠的青袍上时,这位以"鉴裁精敏"著称的选家正在丹阳进士陶翰的诗卷前沉吟。案头《河岳英灵集》的编选已近尾声,当他读到"请君系马青门柳,试问蓬莱葛稚川"(陶翰《柳陌听早莺》)之句,忽然击节而叹:"此子笔墨,当置上卷。"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卷首的叙中阐明选诗标准:"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多兴象,复备风骨者,方得入集。"而陶翰二十四首诗作中,竟有十一首膺此殊荣。《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诗笔双美,名重当时",殷璠更在集中专评:"陶翰诗,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体裁也。"这番评价,将陶翰与建安风骨遥相呼应。

细考陶翰入选诸作,《燕歌行》中"杀气三时作阵云"的肃杀,《古塞下曲》里"铁衣霜露重"的苍凉,确可见其"风骨"特质。而《宿天竺寺》"松门明月夜,虚阁白露秋"的空明,《望太华赠卢司仓》"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的渺远,又尽显"兴象"之妙。《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当时文人聚会,"每诵陶翰'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出萧关怀古》),举座为之罢觞"。

值得注意的是,殷璠将陶翰与王昌龄、李颀同列上卷,却将杜甫、李白暂付阙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解此公案云:"盛唐选家重气象,陶翰'风骨'正合其时。"敦煌残卷伯2567号收录陶翰《赠房侍御》未入选之作,或可窥见殷璠取舍之严——该诗虽工整,却少了几分"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浑然气象。

天宝十二载《河岳英灵集》刊行时,陶翰正在礼部任太常博士。皎然《诗式》记载他得闻评语后的反应:"翰每谓人曰:'殷公谓予得建安遗韵,实不敢当,惟"明月悬高殿,秋风入洞房"(陶翰《题僧房》)二语,或可无愧耳。'"这番谦辞,倒与殷璠"耻标今人诗名"的选政精神暗合。千年后回望,那册收录陶翰诗作的蓝皮集子,已成为盛唐气象最精微的注脚。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陶翰之卒年,史籍所载甚为模糊,恰似秋日薄雾中的远山轮廓,只见其形而未得其详。《新唐书·艺文志》仅录其"润州人,开元中擢进士第,官礼部员外郎"(卷六十),《全唐诗》小传亦沿此说,皆未言其卒年。考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十一首,评曰"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今陶生实谓兼之",此集成书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集中称陶翰为"陶生",似其时仍在世。然《文苑英华》卷九五四存独孤及《唐故朝议郎高平郡别驾权公神道碑铭》,碑主权彻卒于天宝八载(749年),文中明言"礼部员外郎陶翰闻之而痛"作悼文,可知此时陶翰尚任职礼部。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载陶翰"开元十八年进士,与王维同榜",若依唐人三十中进士推算,其生年约在武周晚期(700年前后),至天宝末(756年)或已近耳顺之年。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七据《永乐大典》引《苏州府志》,证陶翰确为开元十八年(730年)进士,然终唐之世,未见其参与至德、乾元间(756-760年)任何文学活动。细勘敦煌遗书P.2567、P.2552卷,存陶翰《古意》等诗抄本,纸墨形制显系中唐以前写本,或可佐证其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而渐湮于安史之乱后。史笔如刀,竟削去一代才子生命终章;岁月似筛,唯留得"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陶翰《望太华赠卢司仓》)之清响,在泛黄的卷帙间幽幽回荡。

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 出自为汉将,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 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

2025年07月05日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

2025年07月05日

行吏到西华,乃观三峰壮。削成元气中,杰出天河上。 如有飞动色,不知青冥状。巨灵安在哉,厥迹犹可望。 方此顾行旅,末由饬仙...

2025年07月05日

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 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 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

2025年07月05日

志士固不羁,与道常周旋。进则天下仰,已之能晏然。 褐衣东府召,执简南台先。雄义每特立,犯颜岂图全。 谪居东南远,逸气吟芳...

2025年07月05日

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

2025年07月05日

楚客西上书,十年不得意。平生相知者,晚节心各异。 长揖五侯门,拂衣谢中贵。丈夫多别离,各有四方事。 拔剑因高歌,萧萧北风...

2025年07月05日

松柏乱岩口,山西微径通。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 正殿倚霞壁,千楼标石丛。夜来猿鸟静,钟梵响云中。 岑翠映湖月,泉声乱溪...

2025年07月05日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